这里泡沼遍布、森林茂密、鹤舞莺歌,是野生动植物生活的“伊甸园”;
这里是镶嵌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北段东麓南坡上的明珠,是生态文明的“传播基地”;
这里是推进自然教育的“样板间”,是生态系统保护和自然教育研学的“最佳实践场”。
这里就是集自然性、典型性、稀有性和多样性于一体的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66.04平方公里,湿地面积达198.2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近35%。作为我国大、小兴安岭林区和呼伦贝尔草原、松嫩平原交错区,嫩江乃至松花江水系的源头之一,保护区具有国家意义上的珍贵性和稀有性,具有很高的保护价值。
近年来,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积极探索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体系,用实际行动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毕拉河国家级保护区实践”。
找准筑牢“生态屏障”的“支撑点”
2014年12月,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成立,作为森工集团唯一一个湿地类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我国东北部水鸟的主要迁徙途经地,保护区管理局以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防止毕拉河湿地资源萎缩退化,实现湿地、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目的,以资源保护、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生态宣教、社区共建等为主要任务,不断夯实绿色本底,坚守一方碧水蓝天,勾勒出美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画卷。
4月1日,“鸟中熊猫”黑鹳出现在保护区的霍日高鲁湿地,它挥动着翅膀,舒展着身姿,仿佛卸去长途跋涉的疲惫。
“大家快来看,是黑鹳!咱们保护区也有黑鹳了!”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部职工尹宇栋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发现了黑鹳,他第一时间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了大家。
“两年前,我在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中看到过黑鹳的身影,当时距离较远,拍摄不清晰,无法确定。4月1日那天,是我们抓拍黑鹳视频最清晰的一次。”回想起发现黑鹳时的情景,尹宇栋依旧难掩内心喜悦。
黑鹳的出现意味着什么?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部部长赵威告诉记者,保护区地势平缓、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土壤肥沃、无霜期较长,为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黑鹳、大天鹅、灰鹤等野生动物频频现身霍日高鲁湿地,充分体现了毕拉河湿地保护修复成果,也得益于保护区管理局干部职工上下齐心,严格落实管护措施和科学的科研监测手段,使保护区野生动物活动频繁,数量逐年增加。
据悉,保护区位于长白植物区系成分、大兴安岭植物区系成分、蒙古植物区系成分和华北植物区系成分的交错区,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类型多样,有高等植物703种、低等植物415种、脊椎动物322种,无脊椎动物369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种,区级珍稀林木保护植物1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0种;I UCN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的野生动物54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 TES)附录种类的野生动物44种;列入《中日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名录的鸟类121种;列入《中澳候鸟及栖息地保护协定》名录的鸟类22种。
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的“组合拳”
谷雨时节,霍日高鲁湿地宛如一幅水墨画,铺就在兴安大地上。一束束阳光透过密林洒在扎文河上,河面泛起细碎金光,光彩耀眼……
为保护好这片珍贵、稀有的湿地,保护区管理局从退耕还湿及生态修复、与外部科研院校交流合作、加强资源保护及森林防火工作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打好“绿水青山保卫战”的“组合拳”。
今年春季防火期,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部职工高岩被分配到离家30公里处的乌克特管护站,这是他参加野外驻防工作的第6个年头。
高岩告诉记者,乌克特管护站是集防火检查、疫源疫病监测、林政管理、巡护管护为一体的综合管护站。管护站再往前5公里,就是毕拉河。多年前总有老百姓在春季开河时打鱼,影响候鸟栖息繁衍,破坏生态环境。他们在这里驻防的目的就是看住山、管住人,紧紧守在进山口,还这片林子安宁。
以点成线,连线成面。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完成保护区内农地退耕130公顷,生态修复121.2公顷,湿地、森林及野生动物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与北京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共同完成“森林动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毕拉河“5·02”火烧迹地植被监测、毕拉河冷水鱼本底调查等合作项目,提升科研监测能力;落实好管护区域责任划分,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巡护管理制度;持续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水质、野生动物监测等工作。
一项项具体的工作举措,激荡着保护区管理局在推进保护区生态保护建设中求实、务实、扎实的铿锵足音。
走进保护区野生鱼类标本室,数十条狗鱼、鲶鱼、葛氏鲈塘鳢、黑龙江杜父鱼等栩栩如生的鱼类标本跃入眼帘,它们或作势摆动鱼尾,或闪动着鱼鳞,在蓝色灯光的渲染下,记者恍若徜徉在河水中。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少数存在冷水性鱼类的繁殖区和分布区,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保护区鱼类种类丰富度、栖息地环境等,为保护区今后开展科学研究、合作交流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积累宝贵经验,提供了基础数据”。保护区管理局科研监测部职工高春生说。
近几年,保护区完成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采集标本600余种、制作标本2400余份,出版《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图谱(第一册)》;完成鱼类本底资源调查、鉴定36种、制作标本90余件,出版《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水鱼类图谱》;植物标本室、鱼类标本室、教学交流室、实验室、动物救治室、野生动物远程监测系统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
2020年9月,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保护区管理局通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人与生物圈计划这一渠道,争取有效的资助和扶持,完成毕拉河保护区植物调查及标本制作、鱼类本底资源调查等一系列的科研成果,实现了自然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使生态环境、物种的保护和当地居民的资源利用需求及文化传统之间实现协调发展,使保护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成绩的背后凝聚着保护区管理局干部职工的汗水和智慧。他们在做好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同时,深挖自身潜力,开拓生态保护建设的“衍生品”,努力以自然教育产业推动保护区事业蓬勃发展。
打造自然教育产业的“吸睛石”
2020年2月,保护区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21年3月,保护区成为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成员;2021年6月,保护区被授予首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文明教育基地”;2022年3月,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将保护区列为自治区第二批“自然学校”……喜讯频传,为将保护区打造成自然学校的“品牌效应”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自然教育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创新内容。如何才能做强做大自然教育产业,使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林区自然教育产业的“招牌”?
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徐浩说出了他的想法:“结合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色资源,今年我们将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全国自然教育事业,形成资源共享、学校共办、合作共赢的模式,共同打造林区自然教育品牌。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基地’和‘学校’平台,加强生态科普、科研宣教,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大保护区生态价值、生态地位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保护区内清澈的河水静静流淌,曲水环抱草甸,岸边矮树灌木丛生,山间白桦林连绵成片,一派生机盎然景象。600平方米的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外宣教基地,置身于绿水青山中,透过基地的窗户就能将霍日高鲁湿地的美景尽收眼底,500余份植物标本和140张动物、鸟类图片装扮着野外宣教基地,这里等待着更多的人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今年,森工集团将自然教育纳入林区重点培育产业总体布局中,明确把推动“旅游+”和“+旅游”,推进旅游与科技、教育、交通、体育、中医药等领域相加相融作为重点任务之一。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聚焦重点任务,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必将着力打造生态文化“传播基地”,让自然教育理念传播得更快更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就一定能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林区重点培育产业总体布局中,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自然教育、生态研学和科普宣传为支点,积极推动“旅游+”和“+旅游”,让我们看到了林区自然教育产业的未来和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新征程中,在森工集团党委、森工集团的领导下,毕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必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时代浪潮中再创辉煌。(刘玉荣 米何妙子 姚旭峰 陈晓琳)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