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对于森林旅游的界定,虽然学术界有各种不同表述,但核心都在阐述:森林旅游(Forest Recreation)是指在林区内依托森林风景资源发生的以旅游为主要目的的多种形式的野游活动,这些活动不管是直接利用森林还是间接以森林为背景都可称之为森林旅游(游憩)或森林生态旅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森林旅游是指人们在业余时间,以森林为背景所进行的野营、野餐、登山、赏雪等各种游憩活动;广义的森林旅游是指在森林中进行的各种活动,任何形式的野外游憩。

三大纪律

一:切忌单独进入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 以免迷路、失踪,遭遇饥饿寒冷或野兽的袭击。

二:不能随意采集标本、摘尝野果。 有些种类的植物,它们的汁液、花朵或果实鲜艳惹人,但很可能有毒。

三:在林区或自然保护区内,不能随便砍伐、狩猎、野外用火、遗弃垃圾等。

八项注意

一:弄清目的地最佳旅游季节。一般说来,北方森林公园的春、夏、秋三季,景观特色比较明显。

二:提前制定游览路线,科学安排游览时间。

三:如果要去比较偏僻的林区或未开发的原始森林,需要找当地向导带路。

四:在森林中穿行,鞋子要防水防滑,同时要戴上帽子或头巾,穿长衣长裤,防止被树枝划伤或被毒虫毒蛇咬伤。

五:在茂林里穿梭很容易迷路,除要带备用指南针外,还要留意溪流的走向,顺水觅路,不失为上佳寻路法。

六:在山里要懂得求生之道,鸟雀及猴子吃的野果之类,人类基本也能食用。

七:若在山里遇上暴风雨,首先要认清方向,找一处较开阔的坪子,既不致迷路也可避开雷击。

八:随身携带手电、哨子、军刀、绳子等物品,会有意想不到的用途,同时,急救药品带上备用。

林区的气候变幻无常,刚才还是晴天万里,可能瞬间就会乌云密布,电闪雷鸣,温度骤降。

虽然森林旅游景观吸引力因游客教育程度、个人偏好等差异而不同,但我国游客在森林旅游动机、产品需求、行为特征等方面还是具备一些共性。
一、在旅游动机方面,进行森林旅游最常见的动机是欣赏自然景观、养生健身、游乐休闲等,通常体现为以亲朋小团队家庭为单位的集体出游。
二、在产品需求方面,森林旅游最具吸引力的资源是森林植被、山石地貌、人文景观,其次是野生动物、水体景观等;而最受旅游者喜欢的产品是徒步登山、野营烧烤、漂流攀岩、休闲度假等参与性强的项目。
三、在消费行为特征方面,从传统的自然观光到休闲度假的转变,从一般娱乐项目到新奇旅游项目的转变,是随景区管理水平提升与经营模式转变而变化的过程。游客消费行为,受景区的引导和管理的影响较大。
四、在人均消费方面。由于我国森林旅游业的产品结构大多还是以观光产品为主,旅游商品消费量不多,旅游购物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比例还不到20%,而旅游业发达国家的购物消费已占到旅游总消费的40%—60%,我国一些旅游业较为发达的省份,旅游购物消费所占比例也只达到30%。
另外,不同年龄的消费者森林旅游消费特点不同,如青少年偏爱结合科普、学习、交流、探险、运动等项目,中老年人则主要是以康体养生、度假为核心,在优秀的生态环境中,享受生活,感悟人生,更多地是深度体验旅游。在森林旅游项目开发中,必须针对客源市场细分,做更为细致深入的调查。

我国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且发展初具规模。但从发展过程及现状来看,我国森林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经济效益不明显,政府主导功能弱化等问题,鉴于此本文提出一些对策。

一、深化生态意识,加强政府引导

森林旅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一种,它构成了我国生态旅游的主体。森林旅游不同其他旅游,它的主体应该包括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政府决策者三个方面,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完整的。从旅游者的角度说是一种高层次的旅游活动,是旅游活动的一种高级阶段,同时这种旅游又分为由低级到高级的层次;对旅游开发经营管理者来讲,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先进的旅游开发经营管理思想和理念,是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对我国政府部门来讲,是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护原生和谐的传统文化,发展地区经济,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让居民和旅游者在受益和休闲游憩活动中得到教育,并最终自觉保护环境的一种生态经济型系统工程,是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式。而政府作为森林资源的管理机构,森林旅游的发展要实施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战略,政府主导并非政府直接经营管理,而是要为森林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重视旅游地形象建设和产品开发

建设旅游地形象,第一步要进行形象整合。形象整合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观念来提炼主题,设计鲜明形象的过程。形象整合的第一步是确定形象载体。森林风景资源或森林风光资源不仅仅表现为森林、园林、古树名木、奇花异草等多姿多彩的景象,而且森林中往往蕴涵许多自然、人文景观,与山、水、泉、瀑、洞、峡、寺庙、古墓、历史遗迹、名人游踪等相互映衬,但对森林资源丰富地区而言,首先,要考虑自然风光,因为,森林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植物物种、山势都体现出不同,同时在周围地区至全国范围进行比较分析,选择特色鲜明的担任形象使者;其次,从当地物种的演化历史和现存物选择珍奇特异物种作为形象使者;再次,利用人文景观、历史迹踪和自然景观紧密结合的优势来展示区域旅游形象。形象整合的第二步是艺术加工过程。主要是结合市场导向,以规划专家为主体,进行巧妙构思与创意,如形象定位和主题词设计等。接下来要对形象载体进行精心设计,凸显它的唯一性、独特性,使旅游地吸引力增强,才能更好地拓展市场与国际旅游市场结合。

旅游产品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森林景观资源,制定森林旅游产品开发战略,调整森林产品结构,改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使森林旅游的活动内容多样化,除观光旅游产品外,开发文化含量较高的旅游产品,如利用动植物资源、空气负离子资源、宜人的气候资源、洁净的水资源以及新鲜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等开发静养场、森林浴、康健步道、眼睛保健中心、足道馆、运动和平衡神经锻炼场、森林疗养所等;增加参与性、健身性、挑战性的专项旅游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诸如野营、徒步越野、攀高登山、垂钓、水上娱乐等一系列较为古朴原始的健康游乐活动,同时注意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三、做好景观的生态调控

景观的生态问题是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生态旅游目的地面临的一个中心问题,它是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而景观生态调控是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对森林旅游目的地景观生态进行调控,主要体现在:

(一)做好旅游景观生态功能规划。森林旅游目的地开发中要实行功能分区开发,具体分为六个区域:绝对保护区,具有珍贵的自然景观和珍稀濒危的生物物种,严禁旅游活动,游客不准进入;杜绝人类干扰的荒野区,这个区域较为广大,在开发中也属于保护的范畴,但和绝对保护区相比,可以有控制地进行一些野外考察和远足活动,其活动量是一定控制在自然环境可承载力范围内的;旅游建设区,只建设一些人行小道和简易的宿营地;自然风景观光区,这一区域面积较小,具有优美奇特的自然景观,可修建简易的宾馆和其他设施;娱乐区,这一区域面积很小,旅游设施齐全集中;旅游城镇区,这一区域是旅游业务管理的中心,主要负责公园游客的食宿、娱乐和购物。

(二)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斑块、廊道、基质、缘是景观生态学用来解释景观空间结构的基本模式。旅游区的斑块,是指游客的各种消费场所,如景点、宿营地、旅馆等.从旅游景观资源上讲,它或以自然景观为主或以人文景观为主,或是两者综合景观的功能地域。廊道是指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旅游区内的廊道分为三种类型:区间廊,指旅游地与客源地及四周邻区的交通方式、路线与通道;区内廊,指旅游地内部的通道体系;斑内廊,指斑块之间的联路线,如景点的参观路线。基质是斑块镶嵌内的背景生态系统或土地利用,一般指旅游地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社会特征。缘,又称边缘带,主要指整个旅游地的外围保护带,或是旅游斑的外围环境,其作用集中在边缘效应。

旅游景观生态设计主要体现在对景观结构的设计和宏观格局的设计。在森林旅游目的地,斑块的操作要点主要表现在属性选择、实体设计和空间布局三个方面,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景观和活动区,并辅以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生态形象设计,这是开发的重点。旅游斑块的设计要与环境融为一体,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块与天然斑块相协调,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要充分实现生态化,如旅馆的建材,可部分地利用再生原料,饭店供应本地生产、加工的植物类食品,注意与当地的自然、文化景观的文化特征相协调一致,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各种景观原有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更忌一切扭曲文化形象的景观污染事件发生。

斑内廊的设计要以小路、河岸、滑雪道等为廊道,并注意合理组合、互相交叉形成网络,强化其在输送功能之外的旅游功能设计,以便延长游客观赏的时间。区内廊的设计要避开生态脆弱带,尽量选择生态恢复功能比较强的区域进行建设,并充分利用自然现存的通道,但连接各景区的廊道长短要适宜,因为廊道过长会淡化景观的精彩程度,过短则影响景观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区间廊的设计就尽力使道路所通过的客流量与区内的环境相一致,在道路施工上应尽量利用接近自然的无污染材料,如卵石、沙子、竹木,排斥水泥、矿渣等材料。

基质的设计。基质的作用在于以基质为背景,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景观空间格局的分析,构建异质性的旅游景观格局,从而对旅游区景观功能分区和旅游生态区划,并分地段进行主题设计,策划旅游产品形象,以体现多样性决定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和主题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原理。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设计。景观生态学研究证明,“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安全格局,它们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联系所构成,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和控制某种过程来说具有主动性、空间联系和高效的优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景观的改变有重要意义。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斑块的形状、大小,廊道的走向,斑块和廊道组合格局,对许多生物有重要的影响,人为改变景观格局对各种种群的发展十分不利,某些关键物种的消失可能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发生退化,因此,符合生物的生物特征和生态系统规律的景观规划以及考虑生态安全设计的旅游地的生态系统较稳定、容量大。在对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景观进行具体设计时,应充分研究本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特征与功能机制,构建符合本地自然生态的安全生态格局,即开发以水脉、绿脉和文脉为先导的空间布局,构成视觉上美观完善,功能上良性循环”的旅游区。

(三)加强景观生态管理。

1.加强旅游设施管理。由于生态旅游对视觉景观的特殊要求,其视觉景观的规划设计保持原有视觉景观多样性等显得尤为重要。要根据旅游目的地景观生态系统层次,制定不同标准,对各区内的设施配置做出规定,严格控制其规模、数量、类型、色彩、用料和风格等,要充分体现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原则,保留其木底状况,展现自然保护区的天然风貌和本地特色,尽力减少人工色彩,真正做到人工建筑的“斑块”、“廊道”和天然景观的斑块、廊道相互协调。

2.加强管理。森林旅游能否持续发展,决定其开发与管理是否科学化与生态化,是否达到既能在开发与管理中维护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又能为旅游者提供回归自然的体验,其关键在于不断提高旅游管理者的素质。由于森林旅游固有的特殊性,旅游管理者除具有常规的旅游开发和管理能力外,还必须具有很高的环保意识,环境管理技能等。因此,森林旅游开发首先应对旅游开发经营人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清当今旅游发展的趋势,在旅游开发与经营中自学运用生态学原理,推出真正的森林旅游产品,促进森林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对游客的管理主要是确定合理旅游容量,可利用步道和游径调控客流量,对游客实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划区引导,如提高旅游价格、限制游客进入量。另一方面,可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与措施,如在旅游区内设立具有环境教育功能的基础设施、增加旅游商品中的生态产品、制定奖罚措施,使他们在旅游中自觉遵守旅游条例规范,提高其生态意识、环境意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旅游资源。

3.加强环境监测。森林旅游活动开展过程中,要想完全杜绝对目的地环境的影响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可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仪器和科学的环境监测手段,确定森林旅游目的地的最佳环境容量,对游客的数量、行为、交通、住宿、餐饮、废弃物、娱乐等做出明确的规定,使其对环境资源的破坏减到最小。

四、开展生态旅游的认证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要使森林旅游真正服务于森林旅游目的地及其周边社区,国际社会通常的做法是进行生态旅游认证,我国的森林旅游刚刚起步,开展的森林旅游,从实质上讲只是以风光旅游和野生动植物观赏为主,这些以自然资源为主要访问对象的游客们其实对自然资源和环境反而造成了新的压力,给自然生态保护增加了难度,为了保持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必须开展生态旅游的认证,使其成为从高起点引导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决定,使我国旅游业在激烈的国际旅游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五、进行科学的数字规划

我国森林旅游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感性规划。感性规划的最大特点是缺少独立的技术手段和独立的理论基础,以“借用”、“类推”为主,缺少旅游发展内在规律的制约和指导,技术含量少,使得旅游规划变的人人都可以做,甚至非专业人员比专业人员做得更好,想象力更丰富,旅游规划成为编节目、讲故事、出点子的规划。

资源、市场、产品是旅游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特别是资源和市场的定位直接影响地区旅游业发展方向,很多规划在这个问题上缺少有效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方法,以主观经验为主,泛泛定位,以个人经验代替市场研究,以至于规划缺少可信度、可靠性,其主要是由于研究现状决定了规划难以达到量化的水平,只能定性分析,这就导致了森林公园的数量增加,但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现象。

而数字规划的确是技术含量高的规划,是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规划,以数据和图纸为语言,阐述旅游分析与规划思想,使规划具有一种尺度感,数字规划的基本流程如右图:

六、加强人才培养

实事求是地讲,从2013年起从事森林旅游和森林公园管理人员,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森林旅游涉及林业、旅游、环保、生物、地理、历史等领域,要建设高品位、高档次的旅游产品,关键是人才的引进、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一方面,吸收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壮大队伍,另一方面,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轮训,实行高素质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同时,大力开展森林旅游的宣传活动,利用多种媒体形式,扩大社会影响,结合科普教育、环境保护、体育锻炼等,广泛宣传森林旅游的作用和意义,既争取当地政府的积极支持,又引导人们去享受大自然的恩惠,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亲近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森林旅游活动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它与人类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人类“回归自然”的心态的激活、传统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忽视、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密切相关。人类的工业文明迅速发展在增加人们认识和开发能力的同时,也严重扭曲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森林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形式,我们应抛开“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将人类的旅游活动控制在自然的承载力范围之内,同时,我国森林旅游的发展,也正面临诸多因素限制,只要我们选择正确,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就一定能迎来森林旅游健康发展的明天。

主办单位:关注森林网

京ICP备05067984号-36

基于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