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点水话蒿坪
曹庆
作为陕西人,作为陕西关中人,作为在生活中秦岭腹地的自然保护人,如果没有去过太白山保护区的蒿坪保护站,恐怕在陕西同行中显得经历和阅历“瑕疵”,甚至在国内同行中显得缺少“行万里路”吧?
我曾在秦岭北麓寒窗苦读,之后在秦岭南坡奔波谋生至今。但我之前没有去过蒿坪保护站,蒿坪保护站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我的耳闻、目视,从我与兄弟保护区相互交换交流的宣传资料中、从各自门户网站的友情链接中,我认为从来没有远离过太白山,这种“不远离”也穿插在自然保护区人数十年的友谊互动和传承中。
2014年11月,虽然时令进入初冬,但秦岭的中低海拔处仍然在艳阳的笼罩中,似乎严冬并在秦岭的中低山区拉开序幕。11月5日,我与在佛保上班不足一月的新同事董乐乐站在周至保护区管理局院内,与周至保护区的两名同事商讨同路前往眉县蒿坪寺的路线安排。明媚的阳光无遮拦地洒下来,我们不约而同地移向院内的树荫下。
天黑前,我们到达传说中的蒿坪保护站。虽然时至傍晚,天空依旧沉浸在高原蓝中,渲染在层林尽染的森林中。在湿冷的蒿坪,我的心不冷,且醉了。
一墙之隔之外,是香火延续数百年的蒿坪寺。站在蒿坪保护站院内仰望蒿坪寺,蓝天、白云、黄墙、褐瓦、渐变的绿色,使人感到肃穆但不高冷。蒿坪寺、蒿坪保护站办公楼、保护站客房楼,分别依地形而天成地修建,原本基本等高的建筑物重新以自己的风格呈现出错落有致,高地处依旧耸立,低“海拔”处依旧以谦逊而坦然。
蒿坪寺的香火并不十分盛,也许近日未逢庙会,肃穆、肃静,殿宇各处可见的劝善之语,涤荡着这个浮燥的太平盛世的喧嚣;蒿坪保护站处于三级台阶的第二台,古朴、沉稳,如我们自然保护区人一样,不时尚、不落俗;近年建成的蒿坪招待所,坐落在当地植物和栽培植物手拉手站立形成的院落中,照壁提刻李白的诗。我对这里经意或者不经意的格局非常欣赏,这种格局氛围是太白山其他人为活动集中处的缩影吧?
本次来蒿坪,是前来参加为期三天的森林解说员培训。初进入培训教室,产生一种“拉帮结的派”错觉,我们的课桌随意围成不规则的“堆儿”,俨然不像一个孔孟之道的教室。随着开班、开课、听课、下课,关联自己的职业,使我对此次蒿坪短暂停留感悟颇深,将记忆深刻、感触深刻的人和事罗列如下:
1. 郭陶然
教室里多半人身着休闲的冲锋衣,一位帅气的大男孩和我们一样的衣着,与我们“一大堆人”似乎不熟悉。但是,我的直感认为他与我们是“一类人”,缘于他的甜笑、观察一草一虫时孩子气的专注。
他是我们的培训老师郭陶然。他的名字与他讲授的效果一样令人陶醉,他讲课时所用的课件图片、他所饲养的小昆虫、从衣袋中掏出的一件件“道具”甚至一只蹦跳着的蝈蝈,使我对环境教育、森林解说产生观念上的刷新。
认识“大男孩”郭老师,使我对天赋与喜爱、敬业与职业、交流与沟通、年龄与岁月等认识在观念上的产生再更新。这位学哲学的城市荒野工作室人,令我们专业的自然保护区人耳目一新,也启发我们用另类的虔诚观察身边的流水和虫鸣。
2. 雍怡
雍老师是一位甜甜的淑女,她的笑容比乒乓球明星王楠还灿烂、自信,她的微笑具有亲和力、感召力。她的笑容和雍容,加上她渊博的见识,使我乐于、也容易接受她。
培训结束后,我突然发现,虽然培训时间安排有上课中、课间休息,但是雍博士将这些时间都“裹胁”进她的教程。她在课件加投影仪的授课中,我们一点都没有感到“正襟危坐”在上课,似乎在边玩边听好玩的故事;下课后,她的举手投足、交流交谈,都在“争分夺秒”地诠释解说与交流的技巧。
3. 李双喜
初到蒿坪保护站,一位魁伟、精干的小伙子忙里忙外,应对各个客房间的“鸡毛蒜皮”,还在食堂、办公楼间“三步并两步”,脸上总是挂着憨憨的但却是真实的笑,让我们陶醉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心安理得。太白山保护区马局长叫他“双喜”,感到人如其名,感觉妥贴,我们纷纷随喜马局长“双喜”了。
双喜是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蒿坪保护站站长,我从他的手机图片库中看到他的工作照片,使我这个没有上过太白山的陕西人领略了太白山的四季魄力和各海拔段的风光,是对我遗憾没有上过太白山的弥补,从又一次禅释“无限风光在险峰”的真谛。
双喜是典型的保护区基层工作者,宏观与微观、厅堂与厨房、电脑与针头线脑,样样能拿得起、做得好,且能园满收官,这类职工是标准的自然保护区基层工作者中的精英。
4. 胡崇德
二十年前,“胡崇德”这个沧桑的名字进入我的视听,二十年来虽不频繁但从未间断。如今物是人非,我称他为老胡,在官本位的年代里,“老胡”这一称谓似乎不合适宜,但就我与胡科长的同行缘份来说,“老胡”似乎更贴切---当年那个精力充沛、灵感密集的帅小伙子,已年过半百了。
年过半百的老胡,目前网名“太白老道”,仍然在太白山保护区行走,他的成为一位十足的太保人。
“太白老道”胡崇德,正在通往自然保护区人的境界中,祝我的朋友老胡在知非之年后、耳顺之年前,达到事业冲刺、飞升的人生境界。
5. 斑衣蜡蝉
在室外解说练习中,一只斑衣蜡蝉蹒跚地进入我们的围绕转中“走红毯”,成为我们的掌上明珠。
这只斑衣蜡蝉,勾起许多人对童年的记忆。毕竟我们已是职业人,回忆之余,分析“花姑娘”的十万个“为什么”, 继而“知道了为什么,应该借鉴或获得什么启发”,使我们的实习“好玩”、趣味、哲理。
感谢这只已经不灵活蹦跳的斑衣蜡蝉,感谢太白山的每一个生灵。
6. 刘家崖线路
11月8日,WWF官员带领培训班实地行走太白山保护区森林体验和探秘线路,线路终点为刘家崖,由太白山保护区森林解说员解说。
在线路起点,就遇到课堂中从不曾预料的实际问题,停电,电动门不能打开!这是展示解说员和“旅客”应变能力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开始体验与探秘活动,在此“卖关子”,各位遇到这类突发的拦路虎问题时,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依安全合法、合理合情为前提。
刘家崖,其实是一处秦岭中随处可见的半悬空的岩石体,但此处文化底韵深厚、传承深远。我想,除了人们丰富的想像,更重要的是透彻的、涤荡式的思考。
在去往刘家崖途中,遇到一棵不甚至高大的野核桃树。记得一位朋友托我带给他几个野核桃用于文玩,于是在树下搜寻起来。很快,我检到一个黑黝的野核桃,虽然与大唐西市中的展品野核桃们不可比拟,但我仍然十分珍爱这一个,认为在众多的人群中、众多的野核桃中,它首先与我走近、互动,无论以后我是否可能检到更大、更浑圆、更“沟壑纵深”的野核桃,都代替不了这一颗带给我的好心情,我爱心爱意地与同行学员观赏它,然后将它收起来。在接下来的途中,再没有人检到一个野核桃,即便在高大、树冠如伞盖的树下,也都没有检到,我更珍惜这一颗野核桃。由此感悟,只要有一颗乐观的心,随时都会收获,收获好心情、好结果。
就太白山探秘线路与佛坪保护区探秘线路相比,在秦岭里恐怕再找不出来像佛坪保护区这样精彩、精品的森林探秘线路了,但佛保的线路却人迹寥寥,佛保人应该自思而且有所作为。
7. 蒿坪寺
在蒿坪保护站期间,正处于降温期间,天气阴冷,时而雾锁视线。白天,我们在培训班中,虽然停电,并不觉得度日如年;傍晚,阴冷,漆黑,站在客房门口,或者在保护站院子里徘徊,仰望蒿坪寺内的灯火闪烁,感到一丝暖意,灵魂似乎得以慰藉。
人生短暂,没有理由不珍惜每一天及每一位过往的朋友;人生漫长,黑夜之后将迎来黎明,暴风雨之后经党出现彩虹,沙漠中也常常镶嵌着绿洲。
太白山是一坐拥有久远寺庙文化的山,也是一坐自然资源独特的山,就如蒿坪寺与蒿坪保护站一样为邻、共存,共同护佑国家中央森林资源里最神秘、最精华的部分。
2014年12月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