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景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媒体:神农架旅游网 作者:管理员专业号:刘鹏飞
2012/11/19 16:28:21
亿万年来形成的地质遗迹和原始风貌、生物物种和生态环境,为多学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使神农架成为一座科学的圣殿。
世界级地质奇观。茫茫山群展露着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质纪年,不仅有山岳奇观、岩溶地貌和古冰川侵蚀遗迹,还有地球历次造山运动的痕迹:有中元古界、新元古界的标准地质剖面,有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各地质时期的动植物化石群。神农架是中国南方最古老的褶皱基底之一,它保留着5.7亿年前古生代前寒武纪的生物活动现场,是研究地质演变的重要理想场所。
全球中纬度地区生物多样性王国。神农架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地区,是东中部平原丘陵山地逐步向中国西部高山的过渡地带,是我国东西南北自然环境交汇、植物种类过渡及动物繁衍生息交叉的地带,素有“绿色宝库”、“物种基因库”、“天然动物园”、“百草花园”、“濒危动物避难所”之美誉,其生物多样性具全球意义。神农架是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对整个长江中下游生态平衡、三峡库区安全、南水北调水源涵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世界生物活化石聚集地。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神农架独特的立体气候环境,使之成为古老的动物金丝猴、植物珙桐等孑遗生物的避难所,世界生物活化石的聚集地。因此,从前寒武纪地层到冰川期遗迹的地质谱系、从生命起源之初的低等生命到灵长类的金丝猴直至古人类的生命谱系,神农架完成了它的地球活标本的描绘。
世界之谜的诞生地。地处北纬31°的神农架,与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成为世界科学界极为关注的未解自然之谜地带。这里神奇变幻的气候气象、出没无常“白化动物”,时隐时现“奇异动物”,倍受中外科考、探险猎奇者的青睐。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国自古号称华夏,中国人的先祖称为炎帝、黄帝。对华山夏水进行深入探究(华山,文献指华阳山或蒿山),夏水即为当今的汉水,神农架即汉水的源头之一。远古时期,神农氏在此尝百草为先民识辨食药,驯化动植物教民耕种,进行人类早期科学探索。在神秘险峻、山高水急和森林覆盖的神农架,有着浩如繁星的远古人文遗存,20多万年前的古人类遗迹、“神农传说”、《黑暗传》等,为研究神农架文化、探寻中华文明渊源提供了条件。
神农架的科学考察从1888年英国学者奥古斯汀?亨利开始拉开序幕。他首次采集数以千计的植物标本,发现许多新种新属。1900年和1910年,美国园艺家恩斯特?亨利?威尔逊曾先后两次进入神农架,采集植物标本万余号,拍摄照片数百幅,载入了英国牛津大学《威尔逊植物志》;1922年,日本国平陵贞干、江元义一觊觎中国矿产资源,曾在神农架探矿冶矿。1922年和1925年,植物学家陈焕镛、钱崇澍先后进入神农架,探查山川地貌,采集植物标本。1942年,房县县长贾文治组织了138人的考察团探察神农架,撰写了《房县县政府呈报初步探察神农架情形》。1946年秋,湖北省政府提出由农林部和湖北省政府联合组织神农架森林勘查团,再次对神农架森林进行勘查,1947年完成《神农架森林勘查报告》。戴伦膺、钱重海(1952)、冯祖祥、胡启明(1956)、刘英等(1957)先后进入神农架地区采集植物标本。1976年至1978年,湖北省政府组织47个单位对神农架进行了大型综合考察;1980年,中美科学家联合考察神农架,采集植物标本2.5万份。100多年来的动植物及地质考察研究,为我们探讨神农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神农架植物》、《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论文集》、《神农架鱼类》、《神农架兽类动物》、《神农架真菌与地衣》等10余部学术专著先后出版,400余篇学术研究论文先后在国内外发表。
阅读
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