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小微湿地+”让和美乡村有颜值更有价值

媒体:绿色中国  作者:陈世康
专业号:重庆梁平双桂湖 2024/11/14 16:05:32

文/陈世康

近年来,重庆市梁平区以小微湿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全域治水·湿地润城”,打造“推窗见湿、处处见湿”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谱写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时代华章。

小微湿地具有四大优势,即小面积、大生态,小成本、大收益,易维护、速成效,小样板、大推广。梁平区已累计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400余个,湿地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超177.4亿元,人均GEP7.2万余元。竹山镇猎神村梯塘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2023年7月1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的《焦点访谈》以“小微湿地·释放大能量”为题,专题报道梁平小微湿地,将其作为经典案例向全国推广。

梁平湿地“小而美”,与城市环境高度融合。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在区县委书记和部门一把手例会上充分肯定梁平“小微湿地 ”模式。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支持梁平打造享誉世界的国际湿地城市,印发《重庆市“小微湿地 ”建设工作方案》,要求以梁平为样板,全域推广、全面加强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和合理利用,助推美丽重庆及巴渝和美乡村建设,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市域范例。

△竹山镇猎神村梯塘小微湿地生态修复案例入选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熊伟 摄

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梁平区成立了区委、区政府负责人双首长负责制的水污染防治攻坚、湿地保护修复、国际湿地城市三联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梁平区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总体规划(2019—2035年)》《重庆市梁平区湿地保护管理办法》《国际湿地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7年)》《重庆市梁平区“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作实施细则》等制度和规划,完善湿地保护顶层设计;整合林业、水利、城管等部门职能,成立副处级事业单位——区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核定编制33人,为全国人员最多的区县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建立三级河长体系,与毗邻区县签订联动共治协议,联防联治;率先在国内提出并践行“城市湿地连绵体”“乡村小微湿地生命共同体”生态建设理念;联手高校院所,成立湿地保护专家委员会、长江上游湿地保护研究中心、智慧湿地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共建水环境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梁平实验基地,科学有序地开展湿地生态保护。

创新健全联动体系。实现国家、市、区三级联动,整合资源,借智借力,成立中国小微湿地创新联盟;国家林草局湿地管理司、重庆市林业局、梁平区林业局三级党组织共建,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引领湿地保护工作有序展开;构建“林长 司法保护法官”“林长 检察长”工作机制,设立“重庆法院环境资源梁平双桂湖巡回审判站”“梁平区双桂湖司法保护实践基地”,成立环境保护警务室,组建“湿地卫士”团队,分级分片明确执法巡查人员,打通环境司法最后一公里;创新资源共享、便捷高效的“四长联动”机制,探索实施林长、田长、河长、路长“四长合一”,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有效破解巡护履职难、系统治理难、日常管护难等共性挑战,形成保护发展的强大合力。

△梁平区龙溪河畔乡村步道旁的红叶石楠成为和美乡村的一道靓丽风景。高小华 摄

“全域治水,湿地润城”

生态理念做靓水体治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将林地、草地、湿地作为生态系统中最具生命力的要素,构建“沟—渠—田—塘—湖”湿地水体生命网络,形成有序的立体多维生命景观和城乡居民共享的绿意空间。推进小微湿地要素耦合镶嵌,引入池塘洼地、生物沟、雨水湿地、梯塘等小微湿地要素,丰富城乡全域生态空间。创新“自然 人工”湿地多级治污模式,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利用小微湿地吸纳、净化地表径流功能,完善建制乡镇和大型聚居点雨污尾水湿地全覆盖,有效消除农村黑臭水体,改善人居环境。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采用生态调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建成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从源头改善水体。2023年,“黑臭水体治理‘5653’梁平经验”入选首批美丽重庆建设典型 案例。

工程举措做实水系连通。实施龙溪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PPP项目,开展全国首批水系连通与水美乡村试点建设,畅通流域水系、生态河道237公里,其中龙溪河(梁平段)被评为“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以双桂湖为城市湿地有机网络核心,引安宁河、响水河、千明河三条主水系入城,连通窝子溪、赤牛溪、八角荷塘等各类湿地,形成约30平方公里“六水蜿蜒、湿地绕城”的水生态循环连绵体。利用境内丰富的湿地资源,将塘、渠、沟、堰、井、泉、溪聚零成整,重塑水泽系统。在乡村建设一批以安胜镇万石耕春为代表的院落林团小微湿地、一批以竹山镇猎神村为代表的村落小微湿地、一批以云龙镇三清湿地公园为代表的场镇尾水提升小微湿地,构建了户、村、镇、城四级小微湿地生态体系。

信息技术做优水乡数智。加强与科研院校、资深湿地专家团队合作,推动全生命周期湿地数智化管理。打造智能“环保天眼”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建立湿地资源预警机制,对全区33个镇乡级污水处理厂和5个重点排污企业实施在线监测监控,实现水环境监管“即时化、数字化、信息化、定位化、智能化”。研发投用双桂湖鸟类AI智能监测识别系统,运用视频感知、智能比对、远程监控等先进技术手段对鸟类活动进行识别监测和管理分析,该系统入选2021年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微气象、微水质、微土壤等要素监测系统,整合湿地资源数据,提档升级建成区级智慧林长平台和双桂湖湿地智慧云平台,并成功接入国家林草局生态感知系统。

△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环湖小微湿地群。敖伟 摄

原生态、原真性、完整性保护

严格落实生态空间管控。严格把控生态保护红线、耕地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科学谋划空间布局,规划位于城区东南部、背靠高梁山的双桂湖为城市生态系统“心脏”的生态保护区,高梁山为城区水脉系统“主动脉”的生态涵养区,双桂湖东部20平方公里城区为生态发展区,实施分区分类精细化管理。

开放式低成本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双桂湖是城乡融合发展结合部,5000亩公园内有一半农田耕地,采用只征不转的做法,对耕地保留农用地性质与耕种不变,打造环湖稻田湿地,绘就“城在田中,田在城中”湿地城市协同共生新画卷。同时实现大幅减少征地拆迁、大幅减少公园建设、大幅减少运营维护成本“三减”,3.5平方公里投入4亿多元,仅为同类园林公园的1/3,运营维护成本低至1000万元,仅为同类园林公园的1/5,普通百姓高度满意,市委市政府高度赞扬,成为重庆乃至全国湿地公园建设与生态修复的典范。

原生态原真性保护让乡愁更美更浓。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建立“六保三留三退三禁” (六保:保护原有生态肌理、保护原有农田、保护原有林盘、保护原有自然岸线、保护原有溪流、保护原有动植物;三留:留住原有农耕文化、留住原有森林湿地动物生命迁徙通道,留住人与动植物空间;三退:污染源全部退出、建设退后岸线、商业开发退出公园;三禁:禁止捕猎垂钓、禁止外来动植物、禁止岸线硬化)十五条保护修复硬举措,公园岸线无一处硬化,描绘出岸线自然曲折优美;鱼翔浅底鸟飞翔,半湖碧水半湖荇也成为广大市民心中的桃花源,更成为鸟类食动物栖居乐园,呈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植入小微湿地元素点燃市民“微幸福”。推进 “十百千”小微湿地示范工程建设,全区小微湿地修复后面积达4900公顷,小微湿地相互链接构成城乡小微湿地网络,形成多点开花的全域湿地生态格局。通过疏浚、护坡、复绿等方式实施城市绿地系统“细胞”工程,修复窝子溪、赤牛溪等城市湿地公园8个,建成“小游园、小花园、小憩园”86个,实现 “一步一景、一园一特色”目标,增加城市公园和住宅小区植绿补水项目32个,贯通水系2.9公里,新增绿地面积54万平方米,创成绿色社区48个,用诗意而灵动的湿地元素,改变僵硬冰冷的城市表情,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小学生正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亲水平台写生。余先怀 摄

凝聚珍爱湿地共识

靓化重要湿地生态景观。在修复生态景观中,充分尊重民意。将湿地元素与农耕、水利、历史、人文等有机结合,实施双桂湖环湖管网、智慧湿地等生态工程,修复都梁飞雪、梁山草甸、梦溪湉园等湿地生态景观;在完善配套设施方面,建设巡湖道路8.3公里、环湖智能步道9.9公里、环湖栈道以及全域慢行系统等配套设施,实现湿地自然景观和休闲空间有机融合;在营造生物生境上,将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湿地景观有机融合,运用传统多塘(塘要小、塘要圆、塘要浅,植物不超过1/3)系统,将塘、生物沟、湖串联;实行自然再野化工程技术,注重乔灌草花结合,培育疏林草甸景观、野花生境景观,营造鸟类、蜻蜓、青蛙、萤火虫等多生物生境系统,实现水上水下两座生物森林湿地。一个个环湖小微湿地群落如同湖周一个个生物伊甸园,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曲。目前,双桂湖水质稳定至Ⅲ类,湖内现有高等维管植物623种、脊椎动物284种,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彩鹮等。双桂湖纳入重庆首批候鸟迁徙通道,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入选全国优秀案例,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双桂湖项目获“2023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打造智慧管理平台。建设“环保天眼”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对全区33个镇乡级污水处理厂和5个重点排污企业实施24小时“即时化、信息化、定位化、智能化”在线监测监控。研发投用的重庆首个鸟类监测识别智能系统入选2021年重庆市大数据智能化应用优秀案例,达到每秒钟识别30张照片的超高算力,能实时监测和分析鸟类数据。2021年投用首年监测识别到全球极危物种——青头潜鸭,2023年又识别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彩鹮。运行至今累计抓拍到各种鸟类图片近1290万次,其中发现国家一级、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鸟类)分别为4万余次、近5.5万次。

厚植湿地保护力量。成立守护青山志愿者协会、湿地保护协会、“梁家人”志愿服务湿地分队,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的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体系。招募湿地自然讲解员、湿地文明劝导员、湿地文化宣传员、湿地志愿者215名。以“校园 公园”为载体,共建湿地自然学校8所,出版湿地科普读物3套,开发湿地科普课程8堂,从线下到线上、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课堂、从社区到小区等开展多方位、多形式湿地科普宣教和湿地自然教育活动,真正形成湿地全民开放、全员共享、人人保护的浓厚氛围。

△安胜镇“碗米”院落林团湿地民宿。高小华 摄

创新发展“小微湿地 ”

小微湿地 有机产业。发挥80万亩稻田湿地优势,因地制宜推广“池塘 基塘”湿地生态农业模式,加快形成乡村新质生产力。重推莲藕、慈姑等“水素八仙”种植,黄颡、对虾等“水荤八仙”养殖,培育有机稻藕、稻蔬、稻鱼、稻虾、稻蟹、稻鳅等,实现“肥药双减、一田双收、粮渔双赢”,湿地生物质供给收入13.9亿余元。礼让镇川西渔村湿地修复后,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建成全市最大生态渔业园,年孵化各类鱼苗10亿尾,生产水产品1.5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超过2亿元,连续3年入选“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小微湿地 民宿康养。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双激活”改革试点,盘活闲置农房、宅基地14000多平方米,盘活田土山林近8000余亩,吸引能人、村民回乡创办特色民宿。围绕“全域康养·四季度假”理念,在保留农村原始风貌基础上,将稻田小微湿地与民俗院落林团小微湿地融合,建成“梦溪湉园”“碗·米”为代表的100余家竹海民宿群、稻香林团民宿群。“明月山·百里竹海民宿回归之旅”入围全国100条精品主题旅游线路。

小微湿地 生态旅游。全域构建区镇村三级“强村公司”矩阵,探索“集体经济组织 公司 农户”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利用乡村湿地独特的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精心打造双桂湖·湿地风光、万石耕春·稻作、川西渔村·渔业等生态旅游示范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旅游收入近10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14.5%。其中,安胜镇龙印村发掘生态农耕民俗文化,打造农耕体验、亲子游乐、田园观光等湿地生态文旅产业,成功举办中国农民丰收节、长江三峡耕春节、晒秋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带动集体经济收入超330万元,使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产品价值进一步实现。

△明月山·百里竹海墨林竹院民宿。高小华 摄

小微湿地 自然教育。创办了长江三峡自然学校、明月山乡村湿地自然学校、重庆小微湿地特色学校,开发了“未来农场”体验等自然教育课程,编制湿地科普图册,建成36个湿地保护宣教场所;依托双桂湖三峡竹博馆、生态文明展厅、荇菜长廊、梁山草甸泡泡小微湿地群等,常态化开展“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爱鸟日”“自然课堂进公园”等自然教育主题活动。近5年来,累计吸引研学团队和政务团队800余批次,累计受众30万人次。双桂湖获批“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自然教育基地”等8个基地荣誉称号,成为重庆市干部生态文明实践培训基地。

(本文作者系重庆市梁平区林业局党组书记、 局长)

阅读 952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