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 旅游活动 > 正文

紫团山景区简介

媒体:网络  作者:无名
专业号:山西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 2013/4/18 9:04:12

  

 

紫团山又名翠微山抱犊山。晋代旅游家抱朴子在游历了中国名山丽川后曾写道:天下佳山者南五夷,北抱犊。北抱犊山就是指的这里。因山腰有一形成于30万年前的天然溶洞,坐东面西,每天日出,日落时,从洞口喷出团团紫气,所以宋代御旨改名为紫团山。

紫团山,海拨1500米,面积约150平方公里,整个山峰苍松翠柏,山峦起伏,形状奇异,或刻削如利剑、或怒涌如云团、或纤秀如美女、或姐侯如老翁。站立山顶之上,早观喷薄之日出,好似从崇山峻岭中托出的炎炎红球,与海边观日出不同,另是一翻景象;傍晚看日落,可见万道晚霞红似火,别有趣味。一条新开的公路盘旋山腰,乘车行至其间,上看株株松柏映人眼帘,苍劲挺拔,郁郁葱葱,下观条条山涧尽收眼底,悬崖峭壁,惊心动魄。古人写诗赞美说它:秀出群峰外,团团紫气重。崖牵青薛荔,岫前碧芙蓉。紫团山原有寺庙、碑刻、自然景观30余处。可惜寺内原来的雕塑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伪破坏了。现山顶有明、清所建的白云寺一座。寺内木雕和砖刻艺术为清代珍品,尤其是四组戏剧砖刻为山西省内所罕见。在山的四周建有上寺、下寺、洪底寺。自古以来为佛家圣地。山南有参园,盛产紫团参。据史载,高丽参、东北参、党参均由此地传出。

紫团参在唐宋时曾是向宫廷进贡的八大贡品之一。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中记述说:丞相王安石病喘,急需紫团参又找不到。这时有个从山西回京的官员正好带有紫团参,便送给了他。他不接受。别人劝他说,你的病非此药不可医,不能退药。这一方面表现了王安石的亮节,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紫团参的珍贵。紫团山腰的紫团洞,深不可测,传说与河南清华相通。很早以前清华牧羊人来此山牧羊,不慎将数十只羊掉入此洞内,无法寻找。他心情不快地返回原籍。返乡后,却意外地发现羊已回到圈内。虽然传说玄妙,但却说明此洞之深。紫团洞,洞内有洞,洞洞上下环绕,左右相连,仿如一座迷宫。如无导游者,入内将会迷途难返。原入洞口处称作龙眼仅能容一人爬行而人。现已从旁另辟洞门,不需弯腰便可出入。洞内高宽各异,高者40米、低者2.3米,宽者约30米。洞内曲折幽深,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构成60多处景观,或如槟榔葡萄;或如玉柱、宫灯;或如佛女、道仙;或如虎豹、游龙,鬼斧神工,美不胜收。各种钟乳石构成的景观,传说故事又十分动人。比如豆山米山:相传宋兵征西夏时路过翠微山下,兵困粮绝,山中有二女叫卖大豆稀饭,一锅一勺,千军万马用之不尽。宋军食后英勇杀敌,百战百胜。后来宋王便封二女为真泽女,在山下神郊村为她们修建真泽宫据说真泽女做饭的粮食就是从紫团洞中的豆山、米山取来的。真泽宫现存望河楼、子孙殿、后宫殿等百多间。整个建筑结构严谨,做工精细,气势雄伟。紫团山风光秀丽,奇景甚多,实为游览佳境。

紫团山,即座落在峡谷主体中段的南岸一侧。此山极目尽绿,松柏葱郁,峰峦叠嶂,环眺皆秀。大约在北宋以前紫团山曾经又被世人叫作抱犊《太平御览》讲:抱犊山,在上党东南,高七十丈。《隋图经》则说:抱犊山四面危绝。公元4世纪初时,我国两晋时期著名的道教神学奠基人葛洪(自号抱扑子)曾遍游天下名山。他对太行怀抱中的抱犊山评价甚高,以为称天下名者,南有武夷,北有抱犊。把紫团山与武夷山相提并论,这对当代人来讲,无论如何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因为今天的紫团山其名声不但已远不如声名显赫的南国武夷,仅以武夷九曲溪那样秀丽可人且可乘舟游弋的水景而言,即使走遍今日太行峡谷中的每个角落,恐怕也难以觅得一处了。然而,再把话说回来,你如果真是一个对紫团山的历史有所了解的人,特别是对它的地形地貌做过实地踏勘的人,你则会毫无犹疑的确信,确信葛洪1500余年前所说的那一番话不但语出事实,而且语焉甚确,毫无夸张。现在武夷九曲溪水及其所经山峡长度约近8公里,历史上可能更要绵长些;但紫团山峡中的河床谷地其长度绝不在20公里以下。根据历史上遗存地貌的观察分析,古代武夷九曲溪和紫团山峡流景观的主要区别应该在于,武夷九曲溪河谷趋于平缓开阔,而紫团峡流由于峡身紧束,区段落差极大,所以后者比前者肯定会流速迅疾,景色险奇而壮观。在溪流盘曲环绕、岸侧景色变幻无穷这一点上,两处名胜则是相似相近的。

紫团山虽然在两晋时期就已大名远播,但达于极盛却是在北宋。宋人王辅道在宋徽宗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秋九月曾有《紫团三十六景诗》之名作,详写紫团山盛景。此诗原刻于36块石碣之上,到了明代时,36景诗石碣中已有14碣失佚,而再到清初时,36景诗石碣中竟只幸存4碣于世。时人为此深觉痛惜,游人曾责怨紫团山当地地主乏九方之识,而山灵负盐车之泣,以为应该把这样的可悲后果书写于文并勒于山石,用此以警后世。由于历史上造成严重的毁损,至元明以后,紫团山上的多处名胜景致不但大多倾圯败坏,有关文献记载也散佚严重。明清时人可以指认或幸存的紫团36景中的内容则只有迎峰、倚秀峰、碧萝峰、老人峰、金屋山、鸱尾山、天杠磨崖山、仙翁崖、东化表、西华表、濯缨溪、南极园、驻云亭、白云潭、屏墙山、翠微洞、慈云寺、云盖寺、缨桃掌、凤台山和真泽宫等一些。

紫团山极盛于北宋,而且唐以前的抱犊山在北宋时易名为紫团山,这些已能肯定。然而如果说到抱犊山何以要在北宋时改名为紫团山,在这一点上看来已不好讲出确切缘由,早在唐时,抱犊山西麓一带已有紫团乡的古地名存在;而且据说至少是在北宋以前,抱犊山上的翠微洞就曾有所谓紫团真人在此修行炼丹;再就是,抱犊山一带自古即特产紫团参。从历史上所遗留下的这些地缘信息看,抱犊山的易名极可能即基于它们,而且抱犊山到紫团山的变易过程看来也不是突变,而应该是渐变。这种渐变的过程或许就发生在五代至北宋初这一时段。

紫团山在北宋的极盛很明显得力于道教在当地的衍布。所谓古紫团真人曾在该山的修行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北宋时人的伪托或是发挥,真正的促动力则可能直接来自于北宋历代皇帝对道教的嗜好与追求,这种嗜好与追求在北宋末期宋徽宗时发展到了十分奢靡的阶段。现在仍然基本完整保存着的乐氏二仙真泽宫极容易说明这个问题。紫团山的真泽宫位于山的西麓神郊村,此宫庙貌规模之宏大冠于古时上党、泽州两地同类庙群。真泽宫俗称二仙庙,常见于古时晋东南各州府县。庙中主祀的乐氏二仙,史载实有其人其事。本事概略讲大约在唐昭宗时,有乐姓人带着两个女儿自屯留李村迁居至壶关紫乡益阳里,后来为了在山间采灵芝给继母治病被风刮到山岸之下而殒命,乡人随即为乐氏二女立祠纪念。清时紫团山樱桃掌还保存着乐氏二女父母坟墓,墓前碑上还记有唐乾宁元年(公元894年)的年号和乐氏父母的姓名。此事当然感人,但毕竟是凡人凡事。从此时起,事情又过去了两百多年,由于一次偶然的事件,乐氏二女却由凡人而突然一举成仙。话说宋徽宗崇宁年间西夏侵扰中原,朝廷派大军出征路过紫团山,忽然有二女子为朝廷大军沿途送饭。消息传到皇帝那里,一时有人认为是乐氏二女显灵,于是宋徽宗立时敕封乐氏二女为冲惠、冲淑真泽真人,并敕立宫庙命民间以祭祀。现在壶关神郊村真泽宫中保存着的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敕封碑即是当年原物,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时间了。旧时晋东南一带之所以处处都有所谓二仙庙,其源头皆在紫团山间。宋王辅道政和六年(公元1116年)所刊刻的《紫团山三十六景诗》碑,距宋徽宗敕封乐氏二女为真泽真人一事,也不过10年多点的时间。

阅读 532

专业会员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