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观点评论 > 趋势评论 > 正文

打造生态旅游产业化推进林区经济转型发展

媒体:和讯新闻  作者:和讯新闻
专业号:张俊娥 2014/6/20 19:33:20

在省委对地市实行差别化目标考核中,大兴安岭地区、伊春市与黑河市被定位为生态旅游类城市。在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的新形势下,生态旅游业是最具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和竞争潜力的支柱产业。经过近几年的景区建设,生态旅游业已经形成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格,但随着旅游散客化、自助化和差别化时代的到来,旅游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环境,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留不住人、挣不到钱的瓶颈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经过对全区产业发展潜力和优势资源储备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抓住政策机遇,调整开发与管理方式,重新构建旅游发展的理念和思维,促进生态旅游实现产业化是林区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

一、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业发展概况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大兴安岭生态旅游业取得显著的成就,2013年旅游总收入实现35.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23.9%。尤其今年一季度,在实体经济大幅下挫的情况下,旅游收入依然保持8.0%的速度增长。

(一)生态旅游品牌已经形成,产业档次不断提升。大兴安岭林区生态旅游在整合优化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神州北极村”和“中国龙江源”的旅游品牌。一是旅游资源实现优化整合。目前,大兴安岭活立木总蓄积达到5.53亿立方米,有林地、湿地面积分别达到679.5万公顷和153.0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超过81.37%。湿地和野生动植物物种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30处,其中国家级保护区5处,总面积72.0万公顷;省级保护区5处,总面积34.09万公顷;地级自然保护区20处,总面积75.82万公顷。大兴安岭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深入挖掘特色冰雪、神奇景象、民俗文化等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以加格达奇为集散地,以漠河为目的地,以加漠公路为主干线的两点一线发展框架,形成了集观光、休闲、度假、寻古、体验、觅源为一体的兴安旅游体系。二是旅游品质和档次大幅提升。近年来,紧紧围绕“神州北极村、中国龙江源”和“中国野生蓝莓之乡”主题形象,充分发挥生态区位,界江冰雪,历史文化等比较优势,通过建设神州北极休闲区、图强百环森林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突出特色,打造核心景区品牌;通过建设大兴安岭寒温带植物园、北极圣诞村、鄂伦春民族风情园等项目,不断开发找北、森林湿地、民俗等特色旅游产品;通过建设和完善信息服务,开发冷水鱼、山野产品等旅游菜系及野生饮料,不断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中央电视台、旅游卫视、黑龙江卫视等媒体和举办北极光节、国际冰雪汽车拉力赛、国际蓝莓节和山特产品交易会等对外宣传手段,不断提高我区旅游产品知名度,扩大客源市场份额。目前,大兴安岭地区已获得“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区”、“中国三大低碳旅游景区”、“中国最佳生态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十大森林”、“中国十大冰雪旅游胜地”和“中国最令人向往的20个地方”等称号。

(二)旅游服务逐步专业化,接待能力明显提高。随着旅游产品的丰富和成熟,生态旅游的接待水平逐步专业化,旅游人数规模空前。一是旅游机构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以提供优质旅游服务为着力点,着重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市场管理和监督,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目前共有旅行社28家,其中:边境旅行社1家,国内旅行社27家,导游165人,人均接待能力达到503人。2013年旅行社接待国内外游客8.3万人次,其中:国外游客4010人次,国内游客7.9万人次。二是吸纳游客的能力大幅提升。第三次经济普查初步统计,全区各类住宿业单位43户,从业人员达到1618人。其中星级宾馆10户,客房数858间、床位达到1624张。住宿业个体户达到1762户。各类餐饮业单位30户,从业人员为247人。餐饮业个体户达到577户。2013年,全年共接待各类旅游者380.3万人次,同比增长8.0%。

(三)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成为林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旅游产业作为大兴安岭发展的朝阳产业,正在成为实现生态发展产业化的重要路径。一是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森林生态旅游的崛起成为大兴安岭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带动了住宿、餐饮、物流等林区服务业发展步伐,促进林区资源保护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成为林区经济转型的新动因和重要抓手。2013年旅游总收入实现35.9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69.94万美元,在旅游业的带动下,近五年,全区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16.7%,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年均增长20.7%。二是成为吸纳林区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业快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伴随着全区旅游业的强势发展,辐射相关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吸纳从业人员逐渐增多,增加了劳动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2013年旅游业从业人员达到3200人,近三年,年均增长达到8.6%。

二、生态旅游产业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产业化意识不足。旅游大产业观念尚未真正确立。尤其是在旅游产业发展的理念上,更多的是重视门票的收入,其实在旅游产业中,门票收入仅占旅游产业收入的极小部分。目前旅游产业化发展比较先进的做法是取消门票,实施无障碍旅游,吸引游客和旅游经济要素向景区聚集,通过旅游要素流动所产生的旅游消费及相关商品生产销售活动,促进景区内相关产业发展,带动大旅游特别是旅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影响整个地区旅游及相关经济发展。

(二)产业化链条短。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我们在拉长旅游产业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是,在已开发的大多数景区中,除景区内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相对成熟外,旅游信息服务、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饮食住宿、保健娱乐等关联产业尚处于兴起阶段,“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不能同时跟进,旅游产业结构处在初级产业化阶段。景区综合开发力度不足,产品结构单一,完整系统的旅游产业尚未形成,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还未完全确立。

(三)产品和企业竞争力不强。从旅游产品看,景区、景点虽然数量上来了,但深度挖掘不够,无论是对文化景区还是自然景区,内涵信息的外部表达比较简单,表现手法大同小异,能够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仍然是北极村景区。从旅游企业看,经营手段单一、管理方式落后、竞争意识薄弱,“小、散、弱、差”,缺乏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龙头企业和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阶段,不适应旅游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三、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机遇与基础

(一)生态旅游业迎来政策、转型、环境三大机遇。一是从政策机遇看:借助《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一方面从争取接续替代产业专项的角度,争取生态旅游的项目建设,重点放在争取国家提高专项支持比例。另一方面从争取重点产业发展政策扶持的角度,全区停止商业性采伐后,生态旅游将成为我区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之一。充分利用《规划》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争取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借助《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沿边开发开放规划》,一方面推动洛古河等口岸界河公路大桥建设,加快漠河、呼玛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力争早日实现通关常态化。另一方面依托《规划》加快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哈尔滨—漠河铁路升级改造。从转型机遇看: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林业调查设计、采伐、运输、贮木、检验、销售、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将严重萎缩,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将成为大兴安岭林区的主体功能定位,林区经济将由完备的森林工业体系向多元的生态经济体系转变。我们应该抓住转型机遇,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使之成为提升林区形象的重要载体、成为吸纳林业工人转产就业的重要阵地、成为林区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从环境机遇看:通过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政策,生态旅游业是扩大内需的动力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而且随着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休闲娱乐需求得以完全释放,食品等生活基本支出在整个家庭消费性支出中所占的比重缩小,而对于缓解工作压力,调节生活情趣,融洽情感,亲近自然的娱乐产品和服务的需要不断增加,为生态旅游业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二)生态旅游业已经形成区域文化、配套设施两大基础。一是区域文化底蕴更加厚重。多年来,随着全区经济较快发展,形成了以黄金古道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以开发建设为核心的边疆文化、以鄂伦春民族为核心的民族文化、以自然风光为核心的生态文化、以山特产品为核心的饮食文化。独具林区特色的生态文化,提升了林区综合竟争力,并成为打造林区名片的核心资源。二是景区配套设施更加完善。围绕景区建设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漠大伴行公路、黑洛公路、阿加公路、西林吉至满归公路等项目取得较大进展,全区高等级公路已达2385.4公里。全区拥有各类宾馆旅店1805户,各类饭店607户。漠河机场、加格达奇机场相继开通以及贯通北京沈阳、大连、海拉尔、哈尔滨的铁路网络,为生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必备的产业配套。

四、实现生态旅游产业化的着力点

(一)加速推进生态旅游业与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的融合。生态旅游业只有与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形成紧密融合,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撑。一是推动生态旅游业与第一产业的融合发展。鼓励发展有特色的农家乐、渔家乐,依托林下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体验式、采摘式的旅游产品。积极研发、生产以林下资源为原料的特色旅游商品,提高农、林产品附加值,增加百姓收入。二是推动生态旅游业与第二产业的融合。发展适合林区特点的旅游装备制造业,积极推动滑雪用具、宾馆饭店用品、户外用品等旅游产品的制造。提高旅游工艺品、纪念品的设计和制造水平。积极发展工业旅游和工矿业旅游产品,并整合纳入旅游线路。三是推动生态旅游业与第三产业的融合。整合资源,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核心、以商业为平台,全面推进商旅文化结合。以休闲度假、会展旅游、文化娱乐旅游为抓手,提升消费型旅游服务业。以传统和时尚的消费需求为推力,全面推进旅游产品、配套服务的升级,延长游停留时间,提升消费,增强传统消费型旅游业的发展后劲。

(二)加速推进生态旅游业经营理念的现代化。我们发展生态旅游习惯向传统的方向加强力量,而不是改革创新,只有努力求变才能更快、更好的适应市场需要。一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实现旅游产业化的迅速崛起。旅游业依托的是整个社会的商业组织体系和接待体系。比如游客出行前要通过门户网站和旅游频道搜集目的地住处,需要到搜索网站查询机票、住宿、餐饮等信息。互联网已经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完善景区到市区交通网络的基础上,整理现有的景区、文化、交通、住宿、餐饮等信息,通过携程、艺龙、同程、去哪儿等网上旅游代理商,广泛发布。二是借鉴知名旅游公司的成功经验做全产业链。旅游企业做全产业链是一种趋势,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区域是我国最有经济活力的地区,当地都建立了综合性旅游产业集群。借鉴成功经验将大兴安岭国林旅游公司打造成涵盖“行、游、住、食、购、娱”的全产业链。这有利于获得规模经济的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更主要的是建立起更具现代的企业经营模式。

(三)加速推进生态旅游业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央反腐败、倡节约的新政效应对消费终端的作用明显,大兴安岭生态旅游由过去的以政务接待为主向以大众化、散客化的旅游特点转变。我区要尽快适应这种新变化,加速与市场需求的对接。一是加速建立城区至景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加强生态旅游公共交通线路建设,改善城区至景区的可进入条件,重点抓好各中心城镇至周边各景区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打造无障碍旅游圈,形成方便快捷经济实惠的景区进出方式,增强景区的可进入性和集散能力,有助于缓解旺季时“一票难求、一床难求”的窘况。二是加速提高景区吸引游客久居的能力。推出联票制。针对比较密集的景区以及主要旅游景点推出联票套餐,不仅可以延长游客观赏时间,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加深游客对景区的印象;丰富旅游产品。有步骤地开发主题化度假产品和大众休闲度假产品,在观光型旅游产品中逐渐融入休闲度假的概念,实现产品的转型;加强“食、购”项目建设。推出具有景区特色的食品,建立美食广场,提高景区吸引力。可以在考虑设计景区吉祥物,并将其开发出产品,建立山特产品及旅游纪念品综合市场,既满足旅客需求,又增加收入;尝试挖掘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景区独特的历史文化,形成旅游资源。例如结合黄金古道、古战场等历史事实深度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从而让游客体验历史文化清韵。三是加速推进生态旅游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突出抓好旅游行政管理人才队伍培养壮大,积极培养引进一批懂专业、善管理、素质好、能力强的旅游人才,强化旅游业发展的人才支撑。四是不断优化生态旅游服务环境。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大力推进生态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规范旅游经营秩序,确保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阅读 829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