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草采挖季已接近尾声,50岁的叶青村村民多吉才仁已经准备收拾东西,回到县城的家里。
“以前我是个牧民,现在响应国家号召退牧还草,一家人都搬到县城去住了,每年5月到6月挖虫草的时候,才会回到叶青村的住处。”多吉才仁说。
↑这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叶青村附近的草场(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叶青村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立新乡,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在此流经。近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来到叶青村。群山环绕之中,古铜色的通天河在这里转了一个弯,留下一道美丽的曲线。
外人可能想不到的是,就在长江源头的这个小小的村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这是长江源头干流河段通天河大转弯(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和立新乡的其他村庄一样,当地居民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放牧和挖虫草。据立新乡党委书记才仁松保介绍,2009年,当地政府响应国家号召,大力推行退牧还草,以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同时给予配合政策的牧民草原生态保护补助,以多吉才仁的5口之家为例,每人每年可以领到补助2100元。
现在多吉才仁一家主要靠挖虫草和在县城做点小生意为生,虽然收入未必有以前多,但他并不后悔。“退牧还草这些年,这里的生态确实好了起来,草也绿了,水也清了。我们现在在县城生活,小孩上学和看病也很方便。”多吉才仁说。
↑这是叶青村附近山岗上“万里长江第一湾”的标识(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退牧还草为保护草原生态打下了基础,但这还远远不够。才仁松保介绍,在叶青村,生态环境保护已写进了村规民约,成为当地百姓的共同理念。
“藏族人民是敬畏自然的,生态保护的理念与之相结合,很容易转化为行动。”才仁松保说。据介绍,当地群众自发成立了生态管护队,队内有管护员140余名,定期沿河流进行巡护工作,如捡拾垃圾等。
↑这是叶青村附近的草原(6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为调动管护员的积极性,当地政府每年会对各个管护责任区进行评比、奖励,奖励最高可达5000元。
站在叶青村的山岗上,通天河在脚下奔流而过。在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19年1至3月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排名中,通天河排名第11位。整个长江流域I至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超过80%,流域内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再过几天我们就回县城了,明年5月,再来叶青村。”多吉才仁笑着说。(完)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