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森旅足迹 > 旅游攻略 > 正文

以溱潼会船和民俗舞蹈为核心,姜堰区着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何以炼成

媒体:泰州日报  作者:周书卉 杨唐明
专业号:溱湖国家湿地公园 2015/2/14 12:25:53

    作为溱湖岸边百姓审美情趣和性格特点的艺术呈现,历经800年的岁月风尘,从溱湖流淌出的会船文化依然生生不息。2014年,姜堰启动以溱潼会船为核心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如今,大功告成。

    2014年12月,姜堰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这块闪亮的金字招牌是如何炼成的,今后还将如何继续锻造?

    将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成文化品牌

    绵延了800年之久的溱潼会船,发端于宽广敦厚的悲悯之心,根植于隽永恒远的人本精神。

    据传,溱潼会船本系百姓祭奠岳飞抗金阵亡将士的民间典仪。选船、抱篙、试水、铺船、祭祀、赴会、赛船、送红、酒会、唱戏等一系列活动程序和民俗,无不浸濡着浓郁的古风和淳朴的乡情。会船节期间,溱湖岸边的百姓家家户户齐上阵,在这一民间艺术集大成的盛典中,船型、服饰、旗幡工艺精美,争奇斗艳;篙船、划船、龙船、供船、花船、拐妇船的表演各领风骚,精彩纷呈。

    近年来,姜堰区政府扩大会船节规模效应,将会船民俗活动与公共文化服务、旅游业发展结合。在会船节前后,分别举办溱潼茶花观赏节、溱湖八鲜美食节、沈高河横菜花节、姜堰茶文化节、姜堰群众文化艺术节,以及非物质文化成果展、民间艺人绝活表演等系列活动,在长达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天天响锣鼓,处处有歌声。

    “坐拥得天独厚的民俗文化资源,从2014年开始,姜堰区启动以溱潼会船和民俗舞蹈为核心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创建工作,积极引导包括溱潼镇在内的周边各乡镇挖掘本地文化资源,培育当地文化品牌。”姜堰区文广新局局长曹学林说。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目前文化部唯一保留下来的“中字头”的评审类奖项,旨在挖掘、培育和发展地域文化资源,促进当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进一步推动当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曹学林介绍,近年来,白米、沈高、梁徐、俞垛四镇分别获得江苏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镇)称号,溱潼镇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淤溪镇获得省“民俗舞蹈之乡”称号,俞垛镇“农民乐队”获得江苏省特色文化团队称号。由此,摘取“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金字招牌已是水到渠成。

    带动地方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

    姜堰区文广新局分管文化产业的副局长吉宏介绍,目前,姜堰以溱湖风景区、华侨城、溱潼古镇等为代表的湿地生态、休闲养生、人文景观等富含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已经形成,以“溱潼会船节”为龙头,以“湿地生态旅游节”、“溱湖八鲜美食节”、“古山茶观赏节”、“河横菜花节”等为补充的系列节庆活动,已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此外,溱湖风景区、华侨城成功联创5A级旅游景区和溱潼镇、古罗塘街区创成4A级景区,北大街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轴线旅游规划建设初步完成,该区旅游业的相关功能要素也在不断完善。

    据了解,旅游业已经成为姜堰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2014年,全区接待游客量近54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4.5亿元。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该区招商引资助力,当年,该区吸引投资45亿元。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将会为地方旅游文化和经济发展添翼。我们将把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引入到生态旅游中,丰富旅游内容,同时打造出特色文化。通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民间文化,逐步形成‘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新格局。”吉宏说。

    未来,姜堰区将重点打造省级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同时,力保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互补、互兴,创造宜于兴业、宜于人居的生态人文环境,为该区招商引资注入新鲜活力。

    金字招牌还需不断锻造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命名不是终身制,已命名的必须在下一届申报时进行重新审核、申报,“这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锻造这块金字招牌。”曹学林说。

    曹学林表示,姜堰区文广新局将因地制宜,结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清明节(溱潼会船)保护规划(2013—2023年)》和《姜堰清明习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总体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姜堰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发展规划实施细则》,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溱潼会船、民俗舞蹈)的建设发展有章可循。

    “我们还将充分发挥‘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品牌的示范性、导向性、推动性作用。”曹学林说,该区将建立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溱潼会船、民俗舞蹈)数据库;继续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姜堰·溱潼会船节”,组织群众参加为期一个月的特大型水上清明狂欢节,以竹篙竞技为主,以供船、花船、龙船表演文艺节目为辅,集商贸、社戏、春游于一体;重视、保护、挖掘溱潼会船民俗和各类民间文艺表演传承人,举办展演、比赛、带徒活动,给予参加表演的民间艺人必要的经济补贴,为会船民俗和民间艺术传承创造有利条件。

    □本报记者  周书卉  通讯员  杨唐明 王根林 

阅读 1114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