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森旅足迹 > 游记 > 正文

陈林森——东瀛寻访记

媒体:鄱湖人家网  作者:陈林森
专业号:鄱湖人家 2023/7/23 13:39:14

东瀛寻访记

陈林森

2023年7月11日下午4时15分,我与其昌、继英二表兄在贤侄海军、袁铭姐弟的陪同下,从宁波栎社机场乘春秋航空的国际航班飞赴日本,当晚东京时间21时(北京时间20时)降落在东京成田机场,开启了为时9天的日本寻访之旅。这种自由旅行方式较之跟团有很多麻烦,好在有袁铭的策划和操持,又有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小慧的帮助,使旅游得以顺利进行。

我们下榻于东京杉并区下井草一家民宿,这里地点较偏,租金稍低,与住酒店相比就更省钱了。咨询和交涉有关事宜,都提前在网上搞定,房东不必见面,更无需服务人员,一切自助。东京寸土寸金,民宿面积狭小,几乎所有空间都是袖珍型的,但生活设施齐全,功能完备,颇为方便。

东京交通发达,出行主要靠轨道交通,类似于我们的地铁,但在地面运行,是一种电力火车(简称电车,日文称之为JR);也有在地下运行的(叫地下铁)。我们通过自动售票机购买交通卡,进出站各刷一次,费用比国内高。早晚出行髙峰,车厢内人满为患,但秩序井然。大家默然站立,没有人大声喧哗。和国人一样,日本人大都是低头族,但都戴着耳机,即使是看电影,也寂然无声。

来东京的第二天,我就惊诧于日本人的排队。在下井草车站附近的公交站台,当早班车还没有到的时候,乘客们面向街道,横向排队,人与人之间自觉维持一米左右的距离(后来在等电车时看到人们在站台上也是这样排队)。公交一来,不是一拥而上,而是自动侧转,队伍由横变纵,向车门匀速而静默地移动,从容而无紧张的态势。日本人排队意识强,乘车、购物、用餐、如厕,乃至在景点拍照,只要人多,便自然列队,没有一个人违规插队。

日本的街道和公共场所都非常洁净,却未见有保洁人员的辛勤劳动。我问一个华人,他说很少有环卫工打扫,因为不需要,没有人乱扔垃圾,如果有个别人扔了,一定会有别的市民拾起来。更奇怪的是,在东京街头看不见垃圾桶,这和国内很不一样。据说曾有罪犯往垃圾桶内放危险品,不设垃圾桶首先是为了安全;其次是为了节约公共支出,市民都会把临时产生的垃圾带回家处理(承包商每隔三天到住户收集,垃圾分为可燃与不可燃两类),从而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第三是日本的乌鸦特别多,它们爱翻找垃圾,造成垃圾桶周边的环境被弄得乱七八糟。我们在上野就看见体量很大的乌鸦在公园的草坪上旁若无人地行走觅食。有一次我们把塑料袋盛放的垃圾放进好不容易找到的一家小吃店门口的垃圾桶内,有店员开门用日本话嘀咕了几句。问小慧,老太太唠叨些什么。小慧说,她是说不允许把垃圾放在这儿,因为你不是在她这儿产生的垃圾。

我们常用“摩天大楼”“高楼如林,汽车如流”来形容现代都市。东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但高楼大厦并不多。即使是高楼,层数也不多,超高层建筑几乎看不到(晴空塔当然是例外)。私宅则大多两层。我们在东京和大阪住的民宿都是两层。究其原因,一是防地震,日本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楼层太高不利于逃生。其次是受航空法制约,为了保证飞机起降安全,机场周围一定范围不能建造超过300米的高楼。那些低层建筑,建筑材科和风格都和中国不同。听神户一位华侨朋友说,他们租赁的房子,框架是用木头为原材料支撑起来的,在工厂加工好了,到施工现场安装,外表涂上防寒材料,再贴上外装饰材科,几天就能建好一栋小房子。这位朋友说,这种房屋有利于抗震,房子倒了,至少不会压死人。

日本人与中国人,粗略地看不出区别,但其个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矮小。小慧说,现在日本人身高比中国人还要略高一点。鼻梁较为突出,可能有混血的因素。穿着精致,发型讲究。女子以长发为主,男性则中分头比较流行。一天吃饭时,小慧说起日本人体型的改善时说,历史上,因为日本耕牛缺乏,为了保护农业,明治之前的天皇长期禁止人民饮用牛奶,明治时期开始学西方,鼓励民众喝牛奶,经过百年的努力,改善了民众的体质。应当承认,日本人民总体上对我们是友好的,我们咨询有关交通信息,他们都能详尽回答,有时还送上一程。我们还和神户的朋友聊到了日本的风土人情。日本人比较强调独立,孩子成年了,大人就会把Ta“逐出家门”;老人体衰后,儿女也不倾情照顾,而是让他们住养老院,或者独自生活,总之亲情寡淡。朋友不无夸张地说,我住在这里几个月,几乎每晚都听到有救护车来运送老人。

这次在日本的旅游头尾九天,在电车上初逢富士山完美轮廓的惊鸿一瞥,在晴空塔上欣赏全东京广袤夜景时的叹为观止,在涩谷十字路口观看人流穿梭时的心潮澎湃,……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我们此行的主要心迹是寻找祖辈一百多年前的足迹。先外祖(俩表兄的祖父、两贤侄的曾祖)讳涛,谱名训芷,字兰藕,号观亭,江西省都昌县苏山乡鹤舍村人,生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殁于1938年。训芷公继承了曾任江西省第三届议员、诗人、我的曾外祖铁梅公的基因,文才斐然,据传鹤舍村的学馆“浣香斋”大门上的对联,即为训芷公所撰:“放胆豪吟千古精英归笔底,凝眸遥瞩四时青翠落窗前。”他曾著有长篇小说《热血青年》,其昌兄曾目睹其手稿,惜乎在浩劫中被毁。据宗谱载,1910年先祖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后回国,历任江西省教育厅咨议兼视察、省教育厅编译员,省立第三师范、第七中学、江西师范讲习所等学校教职,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七师政治部主任、干部训练团政治教官、黄埔军校教导员、军政部训政人员训练班上校秘书,1938年7月12日在任上暴殁于武汉,年仅46岁。其死因被当局保密,档案馆查不到任何信息,所有资料都被销毁,不但遗物,连遗照都未留下一张(外祖母有一幅瓷板像遗存)。外公之死,遂成谜团,也成为袁氏后人几十年的心头之痛。唯民间采访,获知先祖在抗战初期,政治主张是抗日的,思想是进步的。后人推想,因某种原因死于军统之手的可能性很大,因为如果死于国共争战或日寇杀害,当局必然公开宣扬“效忠党国,杀身成仁”等论调,而出于内部矛盾或干脆是暗杀,则似乎解释得通。陈独秀、李大钊,都先后毕业于早稻田大学。先外祖在此间接受过早期革命思想的影响,是并不奇怪的事。

我们来到东京后的次日,就在早稻田大学参访,在校园内徜徉流连,中午在学校食堂用餐。得知校方正在历史博物馆举办“清国留学生展”,但我们寻访的这一天,展览期限刚过,遗憾地失之交臂。但袁铭的朋友小慧还是尽力而为。她疏通关系,在早大图书馆查到了清国留学生的原始档案,拍下了珍贵的图像。这是一本编印于1908年的《早稻田大学中国留学生同窗录》,先外祖的名簿记录是:“袁涛,观亭,一六,江西,九江西门外同和祥”。其中“费别”(官费、自费)一栏留白。“一六”是说他入校时年方十六,旧时用虚龄,先外祖1907年入早大时实龄只有十五周岁,普通科学制三年,于1910年(明治43年)卒业,才十八岁,在当时清国留学生中也属年龄偏小的。我们在小慧的陪同下,与早大历史博物馆、教务处等部门联系,希望能寻阅当年训芷公的留学信息,尤其希望能查到入学注册等记录,里面或许有照片、手迹、动态之类留存,但受严格的校规所限,均告爱莫能助。

虽然没有更多的信息和照片,但看着同窗录上这简单的一行字,我们两代人仍是心潮起伏。训芷公英年早逝,我们都在他亡故多年后才出生,未曾聆听过他生前的教诲,也未曾亲睹过他的威容,现在这本同窗录,以及早稻田大学的校园,应是我们与训芷公最近距离的接触,好似穿越时空,亲炙先辈的謦欬,怎不令人感慨万千!我们谨以最朴素的血脉之亲情,向训芷公献上后人的一瓣心香,先外祖(祖父)若英灵有知,当含笑于九泉矣。

7月17-18日,我们在大阪、神户作短暂逗留后返回东京,19日中午乘机回国,圆满地结束了不寻常的东瀛之旅。(写于2003年7月23日)


微信图片_20230723133354

【作者简介】陈林森,男,生于1948年,江西省庐山市一中退休教师。中学高级职称。先后在都昌县城镇小学、三汊港小学、三汊港中学、张岭中学就读,1966年九江一中高中毕业。大专学历。2004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中国修辞学会华东分会会员,江西省语言学会会员,九江市中语会常务理事。九江市作协会员。九江日报特约编辑,专栏作者。公开出版专著和文集5部,发表论文200多篇,发表散文、小说40多篇。近几年寓居浙江嘉兴。

 

阅读 1453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