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林业行业充分发挥科技优势,从主持参与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课题,到林业经济增长点的催生,一批批具有带动性、全局性、前瞻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产生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把科技提升到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的战略高度,使我国林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毛竹基因工程
我国第一个自主发起并完成的重大基因组计划
毛竹是禾本科植物,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发起并完成的重大基因组计划,毛竹基因工程的突破,不仅是我国林业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还奠定了我国竹类植物基因组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十一五”期间,我国林业科研人员克服了毛竹基因组大、多倍体、重复序列多等困难,创新了BAC(细菌人工染色体)测序技术和序列组装策略,实现了对毛竹全基因组高覆盖的深度测序,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竹子基因组数据库——毛竹cDNA数据库,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竹子基因组学研究搭建了优势平台。无疑,这对林业行业生命科学研究的高速发展具有进一步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同时,还突破了竹质工程材料制造、竹基增强材料及纳米改性新材料制造、竹炭加工副产品循环利用等竹类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瓶颈,大幅提高了竹材工业化、规模化利用水平,带动竹产业年增值200亿元,加工水平、产品种类和产品出口均居世界首位。
三北防护林体系
世界上最大的植树造林工程
作为我国启动实施时间最早、规划时限最长、建设难度最大的跨世纪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经过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维护我国生态安全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做出巨大贡献,被誉为“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区域内重点治理的毛乌素、科尔沁两大沙地首次在2000年后出现沙化土地减少的逆转趋势,目前逆转趋势继续保护并呈现出沙地综合治理与利用的良好局面。
第四次全国荒漠化、沙漠化监测数据表明,与2004年相比,全国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8587平方公里,年均减少1717平方公里,三北工程区年均减少1500平方公里左右。
目前,该工程建设营造的生态经济林,产值达到537亿元。仅在陕西和山西黄河沿岸就建成了40多万公顷红枣基地,年产干鲜果品33万吨,产值近10亿元,枣区农民人均红枣收入达600多元。
通用软件系统
我国自主研发实现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数据处理
森林资源遥感调查综合处理与分析技术成果,是以中、高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作为基础数据源,自主研发了森林资源调查遥感数据处理通用软件系统,实现了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与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流程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成果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将森林资源固定样地实测资料和多源遥感信息融合,提出并研制了林业遥感数据预处理技术系统,开发了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森林小班边界提取、森林资源变化概率的遥感估测、森林类型的自动识别、遥感样地识别等组件化森林资源遥感监测关键技术专业模块,实现了森林资源遥感调查应用系统的业务化运行。
同时还实现了多项首次:建立了国家级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三阶抽样技术体系,提出了森林资源变化概率、郁闭度、蓄积量等级的遥感估测方法,建立了国家级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等。
据了解,国家级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的运行成本比常规体系降低20%;县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林相图和森林分布图的制作效率比常规提高2倍以上。在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中,该成果基本解决了样地不匹配偏差、不可及样地调查、样地特殊对待等技术问题。
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利用森林资源遥感监测业务运行系统,及时对森林资源的损失进行了初步评估,结合地面损失调查数据,对两次灾害中的森林资源损失进行详细评估,为救灾和灾后重建发挥了作用。
森林生态价值
我国首次量化和公开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
“我国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价值达10.01万亿元。”2009年,国家林业局首次对外公布的数据引起了国内外高度关注。
众所周知,林业的生态价值远高于经济价值,但由于生态评估的高技术难度,长期以来我们只能核算林业的经济价值,且只能定性地认识林业的生态功能。
森林生态价值是我国林业科技工作者结合我国国情、林情,牵头制订的世界上唯一一个针对生态服务功能的国家级行业标准,构建了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森林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游憩8个方面14个指标的科学评估体系。
在全国确定了7020个相对均质化的测算单元,利用已有的52个森林生态站几十年来的实测数据,对2004—200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森林生态系统及不同林分类型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营养物质积累、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6项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科学评估。
结果表明,这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年总价值量相当于当年全国GDP总量的1/3。而这一数据的公布,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我国森林生态系统高达78亿吨的碳储量数据令世界各国惊叹。
社会效益
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推动林业产业升级
崛起的中国需要绿色。众所周知,林业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基础产业和最大的绿色经济体,直接关乎人民的福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明确了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生态建设中的首要地位、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地位、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开展了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森林抚育补贴和森林保险保费补贴等试点。
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使沙化土地得到治理,沙化土地面积年均减少1500平方公里,2248万公顷农田得到有效庇护,每年粮食因此增产100亿公斤。并建成了一批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饲料林基地,种植业、养殖业、流通业和生态旅游业等蓬勃发展,一些地区农民涉林收入占到总收入的50%以上。该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被誉为“改造大自然的伟大壮举”。
十年来,我国林业科技在生态建设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成效。困难立地造林、荒漠化防治、森林经营与保护等关键技术瓶颈实现了突破,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林业产业升级、实现兴林富民做出了卓越贡献。
速生林良种的繁育成功,使以集约栽培为核心的森林资源培育技术日趋成熟,为森林蓄积量增长提供了保障;抗逆境良种的推广栽培,使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建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为森林覆盖率攀升增强了实效;森防系统的成功应用,使森林资源高效经营管理技术快速发展,为提升林木成活率奠定了基础;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突破,有效地保护了林业建设成果,为实现“双增”目标立下了新功。
“努力把林业办成富民富国的大产业”。为实现科技成果和需求者的有效对接,国家林业局专门向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等中央科研教学单位征集成果并汇集成册,分门别类地对适用省份、关键技术、成果联系人等内容进行了整合。吉林森工、龙江森工、内蒙古森工分别就林区剩余物利用与东北林业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使林区大量采伐、加工等剩余物变废为宝,成为优质的木耳棒、生物质发电原材料以及精美的工艺品,支撑了当地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
科技富民工程涉及面广、资金量大,为加强管理,2009年,财政部与国家林业局就联合下发了《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绩效评价暂行办法》,明确了对省级的10个指标绩效评价和对工程项目的15个指标绩效评价依据。
截至2011年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富民工程项目资金8.4亿元,共实施包括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生态建设、林化产业以及森林育种、抚育、防灾在内的林业科技成果推广示范项目832个。
同时,国家林业局大力推进的“林业科技示范县”建设,有效带动了县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一批科技示范县的脱颖而出,一系列科技知识的悉心传授,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引导、带动林农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巧用杠杆原理撬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截至2011年,全国共遴选出林业科技示范县70个,共实施国家级推广项目94个,实施其他林业科技项目454个,建立示范林333万亩,建立示范村2321个、示范户7.8万户,累计与192个科研教学单位合作,2010年70个示范县实现林业总产值达1170.7亿元。
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示范样板工程,极大程度地辐射带动了乡、村生态和特色产业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现代林业发展水平的整体升级。
未来展望 建立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
如果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到2050年如期保质保量地完工,三北地区的森林面积将由2494万公顷增加到607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将由5.05%提高到14.95%;流沙将被全面固定,同时还会出现大片新的耕地。
“十二五”林业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支撑现代林业建设”。必须围绕突出创新、强化应用、升级产业和服务林改四大主题,注重整体推进与区域发展相结合、生态科技与产业科技相结合、科学研究与能力建设相结合、高新技术与实用技术相结合、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
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立起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国家林业科技创新体系,在森林经营、林业生物产业、信息技术、生态环境改善与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林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重要科技成果总数达到2000项,林业专利数量增加一倍。
为促进我国由林业产业大国向强国转变,我国林业将继续开发林果、林粮、林能、林纸、林化、林药等林业资源全产业链技术,攻克林特产资源增值利用技术瓶颈,加快培育林业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继续引进国外林业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引进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强化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化为自主的知识产权,并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新机制,打造先进技术平台、种质材料平台、合作交流平台。
“自主创新是科技发展的灵魂,是支撑绿色中国崛起的脊梁。”林业科技的创新、推广、标准化建设等的目标渐次明确,但要向纵深发展,还需人才的建设、资金的支持、环境的优化、国际技术交流等作重要支撑。
今后5年,林业科技投入需逐步增加,着力落实好林业重大工程3%的科技支撑经费,形成以国家财政长期稳定投入为主,多元化、社会化的林业科技投入机制,并将优化林业科技发展环境,制订更为积极的政策、措施及评价机制,构建开放的林业科技研究试验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战略联盟平台。
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力实施“3211”林业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国家“千人计划”等人才引进平台,造就、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林业科技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和基层林业科技骨干和创新团队。
此外,还将推进林业国际合作,时刻把握、追踪、追赶国际科技创新前沿技术,巩固和扩大与林业发达国家、重要国际组织间双边及多边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有关林业国际进程、国际公约和国际标准制定,并拓展对外技术援助的渠道和领域。
延伸速览
1.首次研发出以五倍子或塔拉为原料生产98%以上高纯度鞣花酸的成套生产技术,通过新型螯合剂的应用和炭柱吸附等技术的集成创新,首次开发了高纯没食子酸电子化学品。
据统计,“十一五”期间,我国新增没食子酸、单宁酸200吨,为加工企业带来1500万元的经济效益,生产五倍子、塔拉原料450吨,为山区农民增收1000万元。
2.研发了油脂原料制备生物柴油及化学品技术,采用成本较低的高酸价油脂,如酸化油、地沟油、泔水油等来生产生物柴油,填补了国内空白。
目前,该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运行。2004年7月,生物柴油1立方米酯交换反应釜在南京化学工业园建成。2009年底,建成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联产3.2万吨聚酯多元醇生产线,现已投入运行。
专家评价,这项技术研究加快了我国生物柴油产业发展进程,实现了生物柴油的高效高值化利用,在国内生物柴油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
3.首次将野生昆虫活体成功异地保存,使中国成为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紫胶虫和寄主植物资源的国家。
系统研究了紫胶虫生物学、生态学特征,驯化筛选出4种紫胶虫,选育出18种优良寄主植物,为多气候带、多虫种紫胶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紫胶加工技术及紫胶新产品研发方面,取得13项关键技术成果,对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共建立紫胶生产基地217万亩,产量从150吨/年提高到3000吨/年,综合产值超过66亿元。培育紫胶加工企业30余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约2000个,培训各类技术人员逾1.5万人次,有10万余农户参与紫胶生产。
4.人造板及其制品环境指标的检测技术体系项目的突破,为这个世界难题提供了更好的检测方法。项目以释放量检测环境精度控制作为切入点,建立了检测技术体系,推动了我国人造板及其制品行业的产业调整和技术升级。
研究过程中,还发明了一套装置及精确控制方法,制造了4类检测仪器,并颁布了行业标准。与国外技术相比,温度精度提高5倍,湿度精度提高3倍,达到检测条件的时间由8—10小时减少到4—6小时,解决了VOC检测环境精度低和检测结果准确性、可靠性差这一世界性难题。
5.核桃增产潜势技术创新体系项目,使我国核桃平均产量由每亩24.9公斤提高到每亩98公斤,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核桃生产国,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创新性地提出了提早芽接时期,并采取芽接前的放水措施,使芽接成活率由1990年前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目前,该成果已经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最高效的核桃苗木繁育技术。十年来,项目推广面积达2065.5万亩,新增产值3410亿元,新增纯收益2676.6亿元。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