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海簸,是无量山地区一种古老的生产用具, 是农耕文明的历史见证,传承着传统文化的历史印记。
海簸,是由竹篾编制而成的一种圆形工具,直径两米左右,重约20公斤,敞口向上,形如巨大的毡帽,轻巧耐用,便于搬运,且稳定性好,常用于成熟水稻脱粒。无量山地区水稻脱粒叫“打谷子”,海簸是用来“打谷子”的。
早在两千多年前,生活在无量山下澜沧江河谷的彝族先民,便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明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生产生活用具,在农耕文明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海簸,就是其中最具生产实用性的一种。从历史见证角度看,无量山是海簸的故乡。
用竹篾编织的海簸也是一种传统竹编,竹编是指竹丝篾片的挑压交织,一般称被挑压的篾为“经”,而编织的篾为“纬”。海簸是童年记忆中的日常生产用具,因为罐槽、脱粒机等越来越多的生产用具取代了海簸,它悄悄地淡出了我们的生产生活中。传统竹编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更能体现无量山地区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罐槽,是一种木制品,和海簸作用基本是一样的。
彝族是一个勤劳而淳朴的名族,加上无量山下河谷地带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所食用的大米基本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栽种而来。他们仅靠着原始简单的劳作工具,把这肥沃的土地变成的美丽的田园,无量山的溪水引入田里,紧接着把禾苗插入田间。虽然一年只种一季稻, 但是,产量却很高。
进入深秋,到处都是黄澄澄金灿灿的稻谷,妆点了人们的视野,成就了秋天最美的底色。丘丘稻谷金灿灿,张张笑脸喜洋洋。步入田野看一看农户收谷子,感受他们丰收的喜悦,品味乡愁,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尤其是澜沧江边公郎地区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农桑发达,农耕历史十分悠久,历史上海簸使用非常普遍。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海簸这一古老的生产用具已不多见,但它依然是乡愁的载体。走进公郎田园,看看巨型“无量海簸”,领略一下古老的农耕文化。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