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学习了鸲鹆的故事,这篇继续学习关于“鸲”的古文:鸲鹆噪虎。
原文:女几之山, 鹊所巢,有虎出于扑簌,鹊集而噪之。鸲鹆闻之,亦集而噪。鹎鶋见而问之曰:‘虎行地者也,其如子何哉而噪之也?’鹊曰:‘是啸而生风,吾畏其颠吾巢,故噪而去之。’问于鸲鹆,鸲鹆无以对。鹎鶋笑曰:‘鹊之巢木末也,畏风,故忌虎,尔穴居者也,何以噪为?’”
译文:女几山上,是喜鹊筑巢的地方,有老虎从朴树丛中呼啸而出,喜鹊群集而咶噪。八哥听见叫声,也应声附和,群集而咶噪。寒鸦听了就问喜鹊说:“老虎是在地上行的,它和你们有什么相干,你们却对它咶噪呢?”喜鹊说:“因为它呼啸能生风,我担心它颠毁了我的巢,所以咶噪好让它快点离去。”又问八哥鸟,八哥鸟无言对答。寒鸦笑了笑说:“喜鹊在树梢上筑巢,害怕吹风草动,所以惧怕老虎出来;而你们居住在洞穴里,为什么也应声咶噪呢?”
这篇主要想表达的内容就是:喜鹊噪虎,因虎啸生风,怕危及自身,倒也缘于利害。而八哥噪虎,不问缘由,纯属随声附和。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应声虫在世上虽不足成事,却败事有余。故而人们应有自己的主见,道听途说,不足为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要警惕那些依附于权势、不辨是非、随声附和的应声虫。
鸟类知识学习心得体会:在辨识鸟类的时候,可以在古籍里找到相应的故事,却是一件快事。故事短小精悍且寓意深刻,如能常记于心,那么我们将能全面提高自己的学识,即同时提高我们的自然科学的鸟类辨识能力和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如此融会贯通,将自然科学和中国文学相结合,相得益彰,相辅相成,岂不快哉?希望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能向这个方向发展。因为我们在进行自然科学研究的时候,大量的西方科学成为教学的主体,冲淡了现在学生的国学意识。而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漫漫,珍贵的不可丢,独有的不可忘~~既然我们中国有这样的“人无我有”的宝藏,何不好好加以传承呢??这并不与现代自然科学相悖呀~~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