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台历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经验研究 > 调查报告 > 正文

辽​宁​省​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况​分​析​及

媒体:网络  作者:魏树佳
专业号:森林旅游资讯 2014/8/1 21:55:15

    摘要: 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的具体化的实施举措。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也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众多的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探索模式中,生态旅游是目前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目前,在国内,开放的生态旅游区主要有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本文目的在于探究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这个地方生态景点的开发状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旅游
1、生态旅游的概念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墨西哥专家豪•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ballos-Lascurain)在1983年首次在文章中使用“生态旅游”这一概念。它不仅被用来表征所有的观光自然景物的旅游,而且强调被观光对象不应受到损害,是在持续管理的思想知道下开展的旅游活动。随着经济的增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方面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却面临下降的威胁,广大旅游者对回归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美景、享受原野风光和自然地域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另一方面,却面临着许多旅游区已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被动局面,有些旅游区的环境和生态污染十分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如何使旅游业的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怎样既发展旅游业,又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既开发旅游资源,又保证持续利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迫切需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和应对措施。因此,生态旅游这一内涵丰富的概念便应运而生了。  
2、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展望
    生态旅游兴起的时代背景是人类处于工业文明的后期。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等一系列全球性生存危机使人类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世界。人类对自身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思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来的多,于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而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和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人类社会在过去的数百年的发展中一直表现为对经济高速增长的追求,甚至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人类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水土流失和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减少、海洋资源的破坏、能源的急剧消耗、自然灾害频繁、化学物质的滥用、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等等。面临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与矛盾,人类不得不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必须继承传统的发展模式和重新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之间做出选择。论战在拥护经济增长派和反对经济增长派之间展开,最终人们在深刻认识了环境与资源可持续的基础作用之后,将论战归结为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协调。 1972年,第一次人类的环境会议在斯德哥尔摩召开。会议首次将环境问题提到了国际议事日程上,有力地推动了全球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深入研究。1980年,国际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初步提到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要求把保护与发展结合起来,在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合理利用生物圈,使之即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满足后代人的需求,改变了过去保护环境与发展相对立的观点。1987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MCED)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主持下向联合国提交了《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比较全面和完整的描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可持续发展是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在自身需要的能力”,报告并提出人类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来迎接人来面临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挑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又进一步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全球的100多个国家首脑共同签署通过了《21世纪议程》这一未来环境与发展的行动纲领,将可持续发展有概念转变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在共识的基础上的发展战略。这是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
    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第一,人类要发展;第二,发展要有限度。所以虽然可持续发展可以从生态、经济、社会、伦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不同的侧面理解,但从根本上说,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其他方面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目标的改善、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经济的发展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必要及基础,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谈不上其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社会条件,只有关心世代之间的平等,地区之间的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才能从主观上为可持续发展的事实、实现提供可能;可持续发展的中心问题是资源的可持续问题,资源是基础,没有资源,没有资源的合理利用就不可能有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与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衡量标准,发展的质量与水平就体现在发展过程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程度;可持续发展是全球性的问题,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当世界上许多资源和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酸雨蔓延、臭氧空洞等,只有得到全球的广泛合作,实现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与进步,人类才可能真正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二、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
1、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简介
    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区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交界处,属努鲁儿虎山脉东段南麓。大黑山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风景区核心部分面积2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是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一块绿地,被誉为辽蒙边界的绿色明珠。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科学家卢嘉锡先生为大黑山林区题词“辽西绿岛,生命之源”。 大黑山森林公园原为省级森林公园。1996年6月经国家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评审通过,林业部批准,晋升为国家AAA级森林公园。它所在的北票市北票地域己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在清朝因煤、铁、金等矿产丰富而得名,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山区。境内四周高,中间低,西北绵亘大青山脉,南部为起伏的松岭山脉;中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低丘。北票市西北绵亘大青山脉,主要山峰平顶山,海拔1074米。南部为起伏的松岭山脉;中部为海拔200米左右的低丘。北票市属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温差大,积温高。年平均气温8.6℃。一月平均气温-11.1℃,最低气温-26.6℃;七月平均气温24.7℃,最高气温40.7℃。年平均降水量509毫米。无霜期153天左右。年平均日照2861小时。
    凌河及其支流贯穿中部形成了较宽阔的河谷平原。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全省第三大的库容16.5亿立方米的白石水库坐落北票。自来水日供水能力4万吨,水源取自地下水。   
2、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及评价
    大黑山聚集华北、内蒙及大兴安岭植物的特点,植被野生天然林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搞林业、生态研究的专家纷纷到此研究。1996年6月,经国家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评审通过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公园核心面积29.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93%,是一处以"清幽"、"野趣"为特色,集"雄、奇、险、秀、幽、旷”六种自然形象于一体,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山丘型森林公园,建有“杏花山庄”度假村一处,矿泉疗养院一处。园内还建有国营大黑山鹿场,鹿系列产品在辽蒙、冀等地久负胜名。大黑山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华北植物区系的各属种和内蒙植物区系的大多数属种在这里都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大黑山共有木本植物24科40属242种。可供用木材的67种,香料、油料类60种;观赏植物类103种;药材类389种;实用类46种;干鲜果类31种;蜜源类102种;饲料、饲草类259种;可谓一大植物资源宝库。著名科学家卢嘉锡称“辽西绿岛,绿色明珠”。  
3、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旅游景区
    园内分为杏林春晓、黑山烟树、烟霞深处、群峰竞秀四个景区,主要景观有森林植被景观、森林花卉景观、地貌景观、溪流幽谷景观、人文景观等,自然和人文观点98处。
森林植被景观:大黑山生长着辽西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次生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漫山遍野,苍翠多姿,春夏秋冬各呈异彩。由于这里冬夏、昼夜温差大,每到深秋,落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漫山遍野,苍翠多资,春夏秋冬各呈异彩。由于这里冬夏、昼夜温差大,每到深秋,落叶林、阔叶林叶子变成黄、红、褐等颜色,形成了万紫千红、层林尽染的植被景观。
    森林花卉景观:森林风景区生长着上百亩的山杏林、紫丁香和野生的迎红杜鹃,每逢早春,杏花绽放,山上山下一片香郁。四、五月间,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争鲜斗艳,林梢嫩芽吐翠,林间姹紫嫣红,是北方少见的森林景观。游人到此会真正领略到“误入仙人境,人间万事空,挥手从兹去,满月杜鹃红”的佳境。 地貌景观:大黑山为燕山山脉造山运动时从海边隆起,早期的海水侵蚀,形成了千奇百怪的奇峰异石。风景区内有较高观赏价值的山峰组群19处,形态逼真的奇石70余处。奇峰异石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奇峰倒栽天公叹,绝顶悬石鬼神惊”,令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溪流幽谷景观:公园风景区内有3条较大沟谷——梨林沟、烟囱沟、大利马沟。沟谷内常年流水,雨季可形成许多小瀑布更为可观。沟谷内各种野花春、夏、秋争奇斗艳。人处沟谷,远望奇异的山峰、茂密的树林、潺潺的流水,心旷神怡,留恋忘返。沟内冬季形成的冰至翌年五月末方能化尽,可谓“翠林回百转、霜叶叠千层,万家庆端午,黑山五月冰”的奇特景观。    
    坐落在大黑山风景区幽谷中的藏传佛教寺院——惠缘寺始建于1841年,毁于1966年。新建惠缘寺,占地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后殿一座,内供宗喀巴大师侍3尊,供文殊菩萨、金刚手菩萨、四臂观音、西方三圣佛(阿弥勒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以及黄铜贴金千手千眼观音八大菩萨。天大殿一座。内供四大天王、弥勒尊佛和韦陀护法。天王殿外部的雕刻达到了民族雕刻艺术的顶峰。寺院即将建筑三层高的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寺院外还将建筑八座宝塔、9米多高的功德塔及八辨莲花池。惠缘寺的建筑飞檐斗拱、彩绘雕梁,集汉、满、蒙、藏民族风格于一体。这里的晨钟暮鼓,经声佛号,善男信女,燃香礼佛,为大黑山森林公园增添了一处独具民族特色的靓丽景观。
    公园内有天然低温矿泉一处,水温31摄氏度,日出水量120吨以上。经科学鉴定,水中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无素,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和保健作用。现建有矿泉疗养院一处,集吃、住、娱、浴、购于一体,是疗养、旅游、休闲娱乐的理想场所。公园里建有鹿场,是辽西地区最大的东北梅花鹿饲养基地,所产鹿茸、鹿鞭、鹿胎及各种鹿产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4、大黑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地方政府没有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充分了解到其作为生态旅游景点的生态价值,应予以充分的重视。
(2)近几年,由于辽西地区较为干旱,大黑山内的河流渐渐枯竭,且由于该区附近常年矿物开采,地下空洞,水质较低。
(3)大黑山地处较为偏僻,交通不甚发达,虽游客不多,但其素质有待提高,各个景点的人为破坏较多,垃圾到处乱丢,会严重影响生态平衡。
(4)附近有乱砍乱伐现象,大黑山附近村民应联合起来,提高环境保护观念
三、总结
    生态旅游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是判断生态旅游的决定性标准。大黑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要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游客,更要注重生态资源开发的合理性,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意维护自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这才是生态旅游开发的根本。

 

阅读 91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