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经验研究 > 调查报告 > 正文

翠湖湿地的生态价值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研究

媒体:网络  作者:佚名
专业号:森林旅游资讯 2014/10/21 19:07:23

    湿地是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 人们把湿地称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湿地作为一种资源,在保护环境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控制污染、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区域生物平衡等多种生态功能。翠湖湿地公园是建设部2005年5月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之一,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因此有必要对其保护进行探讨。
1翠湖湿地概况  

    1.1分布位置:翠湖湿地公园位于海淀区上庄镇,毗邻北京西北部著名的风景密集区,有香山、颐和园、鹫峰、阳台山、凤凰岭等景区,是北京的后花园,是北京的江南水乡。  

    1.2湿地面积:整体规划面积14200亩,分期规划实施。目前公园一期工程已经竣工,面积约为2000亩,供投资10000万元。同时,还在进行着修复湿地的工作。已经修复了园内土地10000亩,其中湿地6000亩,包括沼泽、芦苇荡、滩涂、河流、湖池、稻田、人工湿地水净化系统。  

    1.3翠湖湿地的动植物种类:经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初步调查约有水生植物30科,100余种;自然栖息的水禽有白鹭、苍鹭、池鹭、大雁、白天鹅、绿头鸭、小辟绨等约300余只,后又引进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鹈鹕、黑天鹅、黄嘴鹳、冠鹤等雁鸭类水鸟2000余只。生态结构逐步自然演替接近原生态,自然和谐,已成为食物丰富、地形多样、隐秘的鸟类栖息地。 
    1.4翠湖湿地的重要地位   翠湖湿地所在的地区历史上就是稻香湖景区,在大西山风景区,稻香湖风景区和皇家园林三大板块中地位突出,翠湖湿地公园位于其核心区,不仅成为海淀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被列入了北京市水利,湿地保护和绿化规划,定位为城市绿地系统。该湿地公园的功能不仅包括湿地的抵御洪水,调节径流,水禽繁殖与栖息,调节小气候,净化水质并通过食物链作用保持生态平衡等自然功能,而且在北京还具有以下功能:为首都北京的新的城市定位和北京农业的发展提供和谐社会发展;为城市居民创造心里缓冲环境,在提供生态景观的同时提供精神产品,以满足人文需求;通过“生态服务价值”的评估提高环境质量,直接提高社会综合资源的综合社会功能。
    1.5翠湖湿地的开发现状:   一田(水稻田),一林(生态林带),一路(环湿地的道路),一带(观鸟带),一河(串联湿地系统的纽带和自然隔离带),一塘(荷花塘),一荡(芦苇荡),一中心(中心沼泽)。目前已经完成的工程:   (1)有400亩复合生态型荷花塘;300亩的天鹅湖,300亩的雁鸣湖,100亩的芦苇荡,300亩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模型,420亩水稻田。(2)湿地水质在线图象和数据无线传输系统;(3)建设了小型湿地博物馆;(4)野生水禽种类已经达到40余种800多只,家养逆向顺化水禽2000只。(5)完成了植物本底初步调查:翠湖湿地的水生植物种类占北京地区水生植物的65%,共17个科,37个种。(6)完成了万亩湿地公园修复的概念性设计,产业设计和农民的就业设计。
2翠湖湿地的生态价值
2.1.湿地生物多样性  

    湿地生物多样性也就是湿地中的生物资源,有的生物已被人们作为资源所利用,但有更多生物,人们尚未知其利用价值,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资源。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93年编写的《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指南》中对生物多样性价值类型的划分和国内的一些价值分类体系,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可分为使用价值、选择价值和非使用价值三种类型。
2.1.1翠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简述  

    翠湖湿地为自然栖息的水禽有白鹭、苍鹭、池鹭、大雁、白天鹅等动物以及后来引进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鹈鹕、黑天鹅、黄嘴鹳、冠鹤等雁鸭类水鸟提供了优良的生存场所,以及必须的栖息、迁徙、越冬和繁殖场所。并且为多达30科,100余种的水生植物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单就翠湖湿地里的翠湖荷花池就已经发现有约70多种植物,以野生为主。有岸边植物和水生植物。
2.1.2湿地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评价方法
(1)直接市场价格法  

    是指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的物品和服务可以在市场上贸易所产生的货币价值,如湿地动植物产品和旅游服务等。当此发生时,可将这些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充当它们货币价值的一种近似值。又可以分为市场价值法和费用支出法。市场价值法,即以湿地生物多样性提供的商品价值为依据,例如,湿地每年提供的芦苇、药材、捕鱼等的价值。  这种方法比较直观,是评价湿地生物多样性经济价值的最基本和最直接的也是最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但这种方法只考察了生态系统及其产品的直接经济效益,而没有考虑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和生态服务价值。费用支出法常常用于计量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服务价值,它以人们对某种环境效益的支出费用来表示该效益的经济价值。例如翠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休闲和旅游效益,可用旅游者去翠湖湿地的实际总支出来表示,包括往返交通费、餐饮费、住宿费、门票费、摄影费、购买纪念品费用以及有关的服务支出等。
(2)替代花费法    

    当某些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效益和服务的市场不存在,没有市场价格时,可以通过具有这些效益或服务的替代品的市场和价格来估算这些生态效益或服务的价值。替代花费法一般包括旅行费用法(TCM)、规避行为(AB)与防护费用(DE)法和享乐价格法(HPM)。旅行费用法是评估未明码标价的自然资源或环境资源的一种方法。以参观游览一自然风景点所花费的时间或费用来代替进入此景点的价格,它被广泛地应用于评价某一地点的娱乐服务。享乐价格法的原理主要是人们赋予环境质量的价值可以通过他们为优质环境物品享受所支付的价格来推断。此法常常用于房地产价值评估。规避行为和防护费用法是指通过观察人们为防止实际或潜在的环境质量退化所愿意花费的钱来获得信息。
(3)生产成本法    

    生态系统或自然资源对人类产生净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因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带来的生态影响,即生态破坏的经济损失以及为消除这些损失而须支出的费用,统称“生态代价”。生产成本就是指为恢复、保护或重建这些损失而需要的花费。常用的方法有机会成本法、恢复和保护费用法和影子价格法等。
(4)权变估值法(CV)    

    湿地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的评价方法为权变估值法(CV),也叫条件价值法、调查法或假设评价法。适用于各种“公共商品”的无形效益评估。权变估值法属于直接方法,它应用模拟市场技术,假设某种“公共商品”存在并有市场交换,通过调查、询问(直接询问、电话询问、信函询问等)、问卷、投标等方式来获得消费者对该“公共商品”的支付意愿(WTP)或消费剩余(NWTP),综合所有消费者的WTP或NWTP,即可得到湿地生物多样性的经济价值。 综上所述,湿地生物多样性使用价值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2.2蓄纳贮水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蓄水功能,是一座独特的天然水库,其特有的生态构造不仅能够吸纳大量降水和过境水,而且可以延缓蒸发蒸腾,长期稳定地保持区域内的水资源总量。翠湖湿地的水源为南沙河,配合毗邻的上庄水库,能够一起大面积源源不断地补充地下水及供给农业灌溉、养殖用水。湿地这种蓄纳贮水功能很好地保持了当地水量的平衡,为水资源持续利用创造了条件。翠湖湿地可以在暴雨和河流涨水期储存过量的降水,均匀地把径流放入南沙河,调节上庄水库的安全水位,因此保护湿地就是保护其天然储水系统。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千早,调洪蓄水作用不是那么明显,但在洪涝年份将会显示出其此方面的重要作用 
2.3 蓄洪防洪抗旱功能  

    湿地土壤具有特殊的水文物理性质,其草根层和泥炭层孔隙度达72%~93%,饱和持水量达830%~1030%,每公顷沼泽湿地可蓄水8100立方米能保持大于土壤本身质量3~9倍的蓄水量,是一个巨大的生物蓄水库,可减少洪涝灾害的危害。翠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的降水量集中在夏半年(4-9月),占年雨量的 90%以上.冬半年(10-3月)雨量不足10%。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6-8月,占年雨量的75%,其中7-8两月降水量占夏季降水量的84%,所以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降雨高峰。冬季 (12-2月)降水只占年雨量的2%。春季(3-5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0毫米左右,占年雨量的8%。秋季(9-11月)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5毫米左右,占年雨量的14%。如果湿地被大量的开垦而不是被保护,则容易引发洪涝灾难。反之如果洪水被贮存于湿地土壤中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在湿地中,不仅可减缓洪水流速,使一部分水通过蒸发而提高空气湿度,一部分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而且在天旱时湿地里的水分又可为周围环境提供水源,解除干旱。
2.4环境调节功能  

    湿地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一是大面积的湿地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可以抑制风沙侵蚀,减少地表土流失,保障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环境质量。另一方面,绿色植被也可以大量的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虽然,植物呼吸作用也要呼吸O2排放CO2,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大的多,因此绿色植物是大气中CO2的天然消费者和O2制造者,起着使空气中CO2和O2相对平衡的作用.研究表明,每公顷湿地绿色植被每天能吸收800kgCO2,生产500kgO2;翠湖湿地的湿地面积是6000亩,也就是(一公顷等于15亩)有400公顷的绿色植被可以吸收320000kgCO2释放20000kgO2。二是防止水土流失,因洪水冲刷裹带的泥土进入沼泽地会被过滤沉淀下来,避免水土的直接流失,进而促淤造地;三是可调节小气候,湿地的蒸腾作用可保护当地的湿度和降水量,减少土壤水分的丧失。
2.5降解污染功能  

    沼泽湿地具有良好的净化环境功能,这是因为它提供了处理污染的天然空间,还具有吸收转化污染物的生态机制。铁、锰、铅、镉、砷等有毒有害污染物进入湿地,一部分被沉淀下来,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过化学和生物过程转换而被储藏起来,再以产品的形式从湿地系统释放出来。其过程就是湿地生长的湿地植物、微生物通过物理过滤、生物吸收和化学合成与分解等方式把人类排入湖泊、河流等湿地的有毒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无害甚至有益的物质。湿地生态系统大量介于水陆之间,具有丰富的动植物物种,所以湿地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是其他任何生态系统无法代替的;另外,湿地中还有许多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它们能够在其组织中富集金属及一些有害物质,很多植物还能参与解毒过程,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积累及水体净化,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翠湖湿地区域中,大量的湿地植物像芦苇、香蒲、水烛等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质、营养物质,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从而能够提高水的质量,有益于湿地周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
2.6巨大的经济潜力    

    湿地具有极高的生物生产力,其生产力甚至超过最集约经营的农业生产系统。从湿地产品获得的效益,就单位土地而言,比任何生态环境要高得多。湿地内的天然产品包括泥炭、木材、饲草、肉类、芦苇、树脂、果蔬及蜜源等。
2.7稳定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是稳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链条。任何生物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对整个系统物质转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一个生态系统的物种发生变化时,生态系统的功能也将发生变化。翠湖湿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物物种, 自然栖息的水禽就有白鹭、苍鹭、池鹭、大雁、白天鹅、绿头鸭、小辟绨等约300余只,同时翠湖湿地还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如鹈鹕、黑天鹅、黄嘴鹳、冠鹤等雁鸭的繁殖栖息地,一旦这块湿地不复存在,这些珍稀物种就将受到严重威胁,区域内的生态系统稳定也将被破坏 
3翠湖湿地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3.1翠湖湿地的社会价值:    

    根据人工湿地的定义,开发和恢复著名的京西水稻,合理利用和保护了基本农田,并安置农民就业60余人(预计安置2000人)。翠湖湿地公园的开发,需要对园内的200多户农民进行再就业安置,当地政府已经针对这些农民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技能培训。使很多农民具备了从事一些没有过高技术含量的岗位。因为围绕翠湖湿地开发的整个区域开发走的是这样的开发模式:生态型,服务型和高新技术型。附近已经建设了一些高新技术开发区,可以为当地农民提供一些岗位。而且在未来翠湖湿地公园开放之后,在北部开发办的统一规划同意管理下,会为当地农民安排一些岗位,如在翠湖湿地公园经营过程中需要的食品经营者,保洁员,管理员,门票售票员等等一些岗位。    同时因为通过湿地公园的建设,改善了自然环境,野生水禽种类已经达到了40余种,800多只,有些种类已经开始繁育后代。昆虫,特别是有益类昆虫和种群大幅度提高。湿地的水质明显得到了改善,达到三级水质。    

    翠湖湿地的建设目标是通过修复,保护性开发湿地公园,形成海淀区凤凰岭,翠湖湿地,南沙河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独特的旅游景观,为消费者提供精神,环境和旅游产品;在自然与人的和谐构建中打造中关村“生态办公区”通过对水质的检测和生态系统的修复,建立城市湖泊湿地对郊区生活污水的自然净化模型,为解决农村生活污水提供样板。同时计划将翠湖湿地建立成水利,生物,生态工程相结合的,养水、用水、调节水、重复利用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通过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经济多样性的循环、实现城乡在环境互衬、经济互补、资源精华循环三个方面的互动;充分利用绿化和生态政策,探索政府支持、科学指导、企业投资、多方等筹措资金等途径来修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的新机制;形成北京近郊最大的鸟类栖息地,并为绿色奥运提供环境衬托。    

    翠湖湿地于2006年10月20日接待了出席亚洲教育北京论坛的外国元首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及法国等国家的生态,湿地专家,并得到一致的高度评价。
3.2翠湖湿地的经济价值。
    翠湖湿地为当地居民提供丰富的动植物食品资源。提供了水生动植物和水禽等野生生物供人们食用。同时水产品捕捞、人工养殖和培育湿地经济植物都能够得到很好的收益。 翠湖湿地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旅游功能上。翠湖湿地为人类提供了集聚场所、娱乐场所、科研和教育场所。计划的经营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建立会员制;二是开发文化和会议产业经济;三是与中关村建设互动,提供生态办公和物业服务;四是开发中小学生科普乐园,组织湿地生态夏令,冬令营,进行各种野外考察;五是进行环保体验,;六是开发垂钓,采莲,野炊,游湖,篝火晚会等旅游活动。   翠湖湿地对旅游方面的经营理念是,热爱生命、拥抱健康、享受大自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湿地旅游品牌——开发湿地四季生态旅游——春天赏花、夏日观荷、秋季采撷、冬天冰雪;借助文化和传统开发赏月、观荷、观鸟、观日出、赏日落等高雅旅游品种。
4.翠湖湿地目前存在的问题 
4.1湿地旅游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即将开放的翠湖湿地公园存在着一个主要的文集就是如何处理发展旅游与保护湿地环境的问题。关于旅游与环境关系,美国学者Erlet Cater将其划分为四种类型:①旅游业与环境相互促进关系。②有利于环境保护而不利于旅游收入的关系。③有利于旅游业而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关系。④旅游业与环境相互制约关系。湿地为生态脆弱地区,对环境变化十分敏感 人类在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与湿地环境产生矛盾,这一矛盾随着人口的增长和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将日趋严重,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又进一步影响了湿地周围甚至更广大区域的人类生存。在湿地旅游开发中,旅游业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和传统文化保护需求之间的矛盾是客观存在的和不可避免的。翠湖湿地是由海淀区政府与当地的一家大地锦绣公司联合投资建设的,该公司目前已经投入约三亿元的资金用于湿地的开发与后续建设。一家商业性质的公司的介入,其目的肯定是为了盈利,而且是短时间就要收回成本。而政府则更多是想要对翠湖湿地进行保护。如何去调节这种矛盾,如何能够在盈利最大化的基础上让湿地也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这是目前摆在翠湖湿地开发者面前的首要问题。
4.2湿地旅游业的门槛人口与湿地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湿地可持续旅游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建立和发展与自然及社会环境的正相关关系,减少或消除负相关关系。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是确定湿地旅游业的门槛人口(保证不发生亏损时的最低游客人数)和湿地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如果湿地环境容量大于旅游门槛人口,旅游接待人数在小于湿地环境容量的情况下,仍可获得经济收益,并且不对湿地环境产生永久性破坏。如果门槛人口数量大于湿地环境容量,发展湿地旅游业可能造成两种后果:如果以经济效益为标准,游客人数必定超出湿地环境容量,造成湿地环境破坏;如果以湿地环境容量为标准,游客人数必须低于湿地环境容量,同时也达不到门槛人口数量,旅游业难以获得经济效益。上述两种容量之间的关系是动态的,但在一定时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翠湖湿地也是如此,如果放开手让旅游发展,不控制每天进入湿地公园的游客人数,也就是让门槛人口数量大于翠湖湿地的环境容量,那么其结果会造成翠湖湿地在短短的两到三年时间内完全被人为的破坏。
4.3湿地旅游与湿地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湿地旅游的经济效益与湿地环境保护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因此任何融合了当地湿地环境特色与新奇内容的湿地建设、湿地农业、湿地工业、湿地环境绿化工程等,都可以作为旅游的吸引物来吸引游客,同时也就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如翠湖湿地在开发的同时,鼓励当地农民转变种植理念,将以往的纯农作物种植,转变成经济作物的种植。如在湿地附近发展草莓、葡萄、樱桃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吸引来翠湖湿地公园旅游的游客参与,一样能够得到很好的经济效益。因此,湿地旅游是在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基础上,在取得生态效益的同时,还带来了相应的经济效益。
5翠湖湿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湿地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发展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不仅为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显著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调节径流、蓄洪防灾、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美化环境等方面具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湿地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关系到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认真研究、科学制定并实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基本战略及其行动目标。为此我们建议:
5.1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和专项保护行动  

    对翠湖湿地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平的提高,取决于管理决策者和公众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应加大对翠湖湿地保护意识和资源忧患意识的宣传教育,形成保护湿地资源和实施可持续利用战略的良好氛围,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进一步使人们了解、认识、关心湿地。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要保证翠湖湿地在大力发展旅游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自身也得到很好的保护,为翠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5.2建立湿地法制体系,完善湿地保护政策  

    完善的法制体系和政策是有效保护湿地和实现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应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地方性法规、规章,明确各级政府、相关机构的权限及管理分工等。逐步建立和完善保护与合理利用湿地的经济政策体系,建立湿地开发和利用补偿及生态恢复管理政策;水资源与湿地保护结合的经济政策;制定限制天然湿地开发和扶持人工湿地整治开发政策;提高占用天然湿地成本;建立鼓励全社会参与保护湿地的机制等。协调湿地保护与区域经济发展,依法对湿地及其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加强和提高执法力度,严格执法。
5.3建立湿地保护管理的协调机制和保护管理体系    

    湿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管理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跨部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关系多方利益。 政府部门之间亟需在管理方面加强协调与合作。建议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及各级人民政府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管理职权责任,规范部门行为,建立协调机制;鼓励和引导当地居民及社区组织参加湿地保护工作;建立对天然湿地开发以及用途变更的生态影响评估、审批管理制度,并严格论证,依法审批和检查监督。建立区域或流域性湿地保护协调机构,对河流流域生物多样性和保护天然湿地进行研究。探索社区共管,成立社区共管委员会。遵循自然生态原理和农村经济原理,吸收当地居民参加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引导劳力转向,投资协助社区居民搞好供电、修路、节柴改灶、建立文化设施,举办致富技术培训等工程项目。   翠湖湿地应该建立一个湿地监测站,开展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及栖息地的监测。对受破坏的湿地动植物资源,通过种养措施,促进其恢复。  

    保护区管理应设立资源保护的职能部门,实行“三级管护”制度,即以该区管理处(局)为决策机构,保护站为分支管护机构,管护点为基层管护单元,组织有效的保护和科研队伍,形成保护区资源保护网络体系。保护区应配备林业公安派出所,维持治安和查处区内违法事件。合理布局管理处、站、点或监测站,进行道路、供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置了望台、观测站、标牌、界桩、围栏等附助设施,配备防火、病虫鼠害、监测等设备。
5.4采取措施减缓湿地退化,加强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  

    根据翠湖湿地资源的现状和实际,按照“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深入持久地开展健康湿地“绿肾”工程。翠湖湿地是新建成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因为新,更要有效地采取措施减缓湿地退化,遏制人为活动造成的天然湿地数量下降趋势。    建议将翠湖湿地保护、恢复与重建、合理利用纳入北京市土地利用、水资源管理及相关的管理规划,编制流域土地、水资源、野生动植物保护、使用管理综合规划和实施计划,对其用途和使用权进行统一协调和调整,实行全市统一规划管理。主要是要保护其生物的多样性。 
5.5加强湿地的科学研究,促进湿地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是认识了解翠湖湿地,促进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的重要保证。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是新兴事业,科研力量和基础工作薄弱。应尽快开展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的科学研究,进行重点攻关,为湿地保护与管理提供依据。以先进理论与方法为指导,研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最佳模式,在保护基础上,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   可持续利用方面,应当应对全北京市的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进行论证和科学评估,从中吸收经验,对翠湖湿地的可持续利用作出相应规划,试行天然湿地资源开发利用许可制度;建立湿地环境影响评价及项目审批制度;进行湿地保护与利用试验示范和示范区建设;推进湿地旅游资源合理利用健康发展等。
5.6多渠道筹措湿地保护资金,广泛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湿地保护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北京湿地保护行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国家的指导下,应积极进行国家重要湿地申报,增加重要湿地名录数量;积极争取国际援助,吸引国内捐助,鼓励社会投资,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首都北京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发展。政府投资应发挥主导作用。要将湿地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纳入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与计划,将湿地保护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保证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实施。同时积极加强关于湿地保护方面的国内外交流合作,主要是学习一些成功的湿地保护案例,为翠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积累经验。
5.7建设野生动物回到城市工程    

    利用城市河湖水系适当放养、驯养、招引水生鸟类,增加水体活力,创造人与动物和谐环境氛围,是当今发达城市文明与进步的表现和标志。据研究资料,北京城区水域有8种越冬水禽,记载最大种群达1816只(1989年玉渊潭绿头鸭),1989年玉渊潭出现鸭群与冬泳人群共游湖面的壮观景观。翠湖湿地的自有野生动物和引进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经能够在翠湖湿地很好的繁衍生息,建立翠湖湿地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良好方式。北京城市河湖水系是一块展示人与动物和谐尚未利用的处女地,规划在其中适当释放有观赏价值的人工繁育雁鸭、天鹅等水禽,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及可视性,增强水面活力,创建人与动物和谐、休闲观赏亲近的人工景区,唤起并教育人们参与并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行为,增强北京环境形象。
5.8处理好湿地与水的关系  

    湿地保护和退化湿地恢复,特别干旱时期重要湿地水源补充救济,需要水源保障。应从水资源现状和降水气候发展趋势,制定湿地保障用水需求规划,有利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其退化湿地的恢复、发育或发展。如遇气候异常,持续干旱,在水资源允许条件下,对重要湿地水源进行补充救济,以基本维持湿地性质,防止恶化或进一步退化。

 

阅读 2648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