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19号中午抵达昆明,全团分两个地方住宿,都在官渡古镇附近,我们住便宜的,每晚八十元。
接着就是吃饭,十二元一份的两荤两素,米饭不限量。可能是因为个人的脾气秉性有别吧,我总感觉时间有点儿紧。
下午游览了官渡古镇,在三门峡老乡经营茶叶和玉器的店了聊了一会儿天,领队宣布大家各自方便自由活动。我们和在二十亩地住的姑嫂两个一起,游览了商贸集市和农贸市场,买了鸡蛋和咸菜,晚饭在宾馆吃的泡面。
官渡古镇看到了一些古建筑的影子,带有佛教色彩的塔,传承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文化、思想、理想和道德,看到许多人在留影,不知是为了到此一游纪念,还是要从中悟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也照了几张街景塔像,拍摄时脑子里一片空白,额头在太阳的照射下渗出了体液,手抹了一下,指头拈拈,粘糊糊的。过后倒是脑子里蹦出来一个影像,街景就象是现代潮流,汪洋一片,古色就象是汪洋里凸出水面的几个不显眼的明礁,真正价值都在许多人看不见的水下面。
第二天的行程计划是民族村和滇池。须乘公交前往,因为身上没有零钱,在网上查了一下是否可以用支付宝,结果是可以,于是上车时用支付宝扫码,可是不知怎么都不认可,最后还是一老驴友提醒,支付宝必须是当地公交车专用的才可。真是,为何做事不彻底呢,闹出这样的笑话,真是满嘴都是毛了还办事这么不老靠。不过这也说明,遇事不可主观意断,不耻下问才能行事周全不出笑话。
我们在民族村公交站下了车,公交站与民族村景区门口前是一个规模不小的商业市场,去往民族村必须经过这个市场,许多游客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情不自禁的逗留、观看、购买。这可能旅游市场的特色,几乎是固定格式。当然,这里也有民族特色的雕塑、服饰和手工艺术品,有选择的欣赏形如网上淘宝,自我感觉津津乐道。
我没有进民族村,听说都是仿品,实际上也是,那有几十个民族集中在一片的,无非就是浓缩袖珍而已。即是表演就少不了影戏情节之嫌,导演失德有可能误人之弟。
越过民族村前行不远,就看见了烟波浩渺的滇池,游人洛绎细浪拍岸,池中有船来往,码头边停靠的游船正在向游客招揽生意,大多数游客兴致正高,纷纷在带有标志性的地方留影纪念。
回店途中,逛了古玩市场(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听说领队情有独钟。),买了一份哈密瓜,汁甜肉软爽口,在被太阳和高温夺走了不少体液的情况下,有此进补,感觉味道好极了。午饭同样是在狼吞虎咽中完成了任务,有点儿遗憾的是,同行的几个驴友巨然吃到了六十元钱一碗的高档米线,分享的照片里竟然有数十个小料供佐餐用,我们多数人都吃的是烩面或着米饭,后来路过六十元一碗米线的饭档,竟然有十几个人排队在等着购买,可见其名至实归。跟着领队往前走,又看到了一处风景。“金马”,这个必须得留下,我喜欢,我的几十年人生,都有马的影子,因为我属马。
路过一个水果摊,竟然有四元钱一斤的芒果,犹豫了一会儿没买,过后几天都想着真亏,没得买了。
之后就到公交车站坐车回旅店,谁都没有想到,几个久经江湖的老驴友巨然都迷了路,公交车坐反了方向,结果一下车,都懵了,一问当地人才知道,“官渡广场”和“官渡古镇”不是一个地方,有几个人心急坐上出租车回了旅馆,留下几个各怀不同的心思,可能有的是想省钱,我却想趁此机会多体验一会儿异域风情。
谁知生地方就算是开了手机导航,也不可以完全放心,结果,真让碰上了,想走捷径穿小巷,走出去五六百米又走错是了,只好返回走大街,又走了两三站路,总算是到了共交中转站,这回总算幸运,走到了我们昨天曾经游玩过的地方。这一回可真是走累了,没有多想走进计划好的那家罐罐菜饭店,要了两荤两素的下饭菜,足足吃了四两米饭,然后到旁边的洗脚店享受了一回富人的待遇。
23
21号要赶往墨江,计划再住一晚。途中游览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
车行途中,一驴友突然不适,两条胳膊突然疆硬,脸色腊黄,经紧急停车让有经验的驴友按摩拍打肘部,数分钟后症状消失,车辆继续前行。山路崎岖丛林茂密,透过车窗观察森林现状,毫无疑问是原始热带雨林,领队说,这片山林也是野象出没的地方,大家有没有兴趣徙步观察一段路程,因多数驴友说害怕,此建议格浅。
21日中午,开始游览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公园,停车场很大,下车后离景区口有好几百米,领队要求游览时女的最好购买游览车票,男的自便。进景区不远,就有一个人工湖及其提升景观效果的水中阁楼,和便于游客观看而做的建筑布局,湖岸三分之一被径营茶饭的商家占去,近一半是看台,其余为园林景观,湖有十亩左右大小,绿水楼台和半亩左右的水泥坡岸在护栏内,可能是为表演准备的,湖边有几条没蓬的花船,水上有几只赤麻鸭在悠哉游弋,两只孔雀在空旷的岸边水泥上闲逛,四只蓝孔雀一只白孔雀站在一个长条凳子上为游客照像服务,各种姿势任由游客选择。
不一会儿,湖上民族故事演绎开始,一对花船相对,同时开往湖里的一个花角楼阁,一只船上两女穿衣打红伞,还有一个穿黄绿色衣服的,一个撑船的穿着蓝衣服。另一只船上两个男的身穿白衣服戴白头巾,一个男的穿红衣服包红头巾,吹着葫芦丝,身姿如舞蹈动作非常大。演绎的什么故事人多矂杂没听到介绍,只见两船到一起后,男女同时起舞,之后两对男女各自牵手通过栈道走向岸上。紧接着几十只孔雀从密林丛中鱼贯而下,掠过碧波湖面,落在湖边水泥地上,接受观众爱心献食。
看后,有一种不很肯定的感慨:是花船上的男女情深感动的孔雀翩然而止,还是贪图美食形成的生活习惯,还是工作人员长期训练的结果,没有想过肯定那一种,只为少见的那一过程感到满足。
几乎所有的驴友都坐游览车走进原始森林了,我选择了徙步,不是为别的,只想更深刻的体验一回热带雨林的味道。一路往山上走,很少遇见徙步的,看起来和我抱有一样心情的人不多了。
走在弯延而上的林间山路上,左顾右盼那些和眸相处的草木及竹子,有一种感觉涌上心头,什么是科学生活,这些就是最好的见证,它们的存在和利用,不能再充分了,土地,阳光,地理,水分都达到了无懈可击的程度,非旦如此,还充分利用了周围生命活动的废弃物和分泌物,用以抵御自然和有害物对自己生命活动的障碍和侵袭,使各自生命都得到了相应的保障,如因自身原因退出生态舞台,那也是适者生存所致,以为后来者创造存在条件,从而使整个生态保持了良性运行。
人,做为这个星球上最智慧的动物,生命活动利用和这些草木相比,算最智慧的么?我认为有待商榷,最简单的就是,由于我们的不合自然规律的行为,导致了生命资源危机,比如说饮用水没有以前那么容易取来,空气也没有以前那么自然清洁,甚至我们自己动手生产出来的食物都有可能给我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我们是怎么利用自然资源的,有它们的做法更利于生存么?
顺坡而上,两边丛林似乎没有顾及身边变化的现代气息,可能人为活动的干预已经让它们感到了诸多不便,它们也似乎在努力扶助原有的邻居尽快回来,以享受千年不变的自然美好。
不经意间那么一瞥,树杆与叶幕的空隙里,一群大约七八只梅花鹿,正悠闲在谷底溯流而上,可能它们己经习惯高速路上车流轰隆而过的矂声,可能它们觉得适者生存才能心安理得,所以,它们接受了许多从未有过的环境干扰,也许,它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接受考验,在考验中改变基因序列,力争可以跟上人为干预产生的生态影响。
柏油路面反射出来的热量,让人感觉似在桑拿浴室里面的蒸腾,不得已选择树荫下躲避,由于烈日的问候,时不时的自觉不自觉的,还将双脚移往枯叶覆盖的丛林地内,让脚底减少柏油和水泥路面因太阳光线照射产生的炙烤。
听到密林中传来噪杂声,寻着声音看过去,几座吊角楼顶在林涛的起伏中时隐时现,沿路过去,便见一路标立在路边,我只所以要拍下来,就是觉着这路标别出心载。
看到了吗,老鹰了下的树洞里竟然有几个蛋安然其中,这一仿冒创举让我在感慨中思索了很久。
这个寨子很小,只有几户人家,最大的广场充其量有三百多平米,几十人围在一起看跳民族舞,就是那种竹杆一开一合双脚在开合之中移动的那种舞。我到时舞已结束,围观者莫不喜形于色,以至于大家把旁边叫卖旅游纪念品的商家都忘在了一边。我没敢逗留,也没敢上近在咫尺的吊角楼,眼观六路脚不停步,就想体验一回热带沟谷雨林的滋味儿。因为一人离团怕掉队误事,快步走出寨子,穿过路边的停车场,又往山谷中走去。
没走多远就看见谷中几排房子横在路边,走近一看这里好热闹,就象是一个旅游中转站,来往的人流很象中流旁边的大水潭,突然就没了方向的转着,流向的旁边全是商点。在这里,我看见团里的好几个人,心里似乎有了底,顿时倍感欣慰。问团里人后,才知这里就是领队告知的此次游览终点,出了房子后边就是沟谷雨林的起点。
可是我说什么也不想甘心,硬着头皮往里走,刚过图中那个桥没多远,就见一群猴子从树上下来奔我而来,我到是看了进入雨林注意事项,但还没有从意识中出来,毫无防备之心,领头的猴子还没等我反应过来,便一爪子挠破我手中提着的装有芒果的透明塑料袋,一块芒果肉掉到地上,它毫不客气抓起就吃。就时迟那时快,我迅速裹起袋子举过头顶,快速返回进入人流之中,躲过群猴围攻之劫。进入商品集卖场寻了一个袋子装好剩下的芒果,还不时回头看,心中仍有余悸。后听人说,我运气特好,不少人因此还被猴子挠伤了呢。多亏人流密集,我行动迅速淹没进了人流之中,多亏我只进去了五六米,多亏掉了一块果肉转移了那头猴的注意力,要不说不了还真有我受的。
往回走吧,这短暂惊心的一幕,是纪念,也是旅游过程中的有趣花絮。
当我返回哈尼寨时,却遇到了民族风情表演即将开始。不知节目如何,场地选择实在是别有洞天,林中隙地,崖边草屋,瀑布流银,风带凉爽,往景中一站,不醉也会情痴。
可惜时间不允许我增知识饱阅历,只得带着遗憾离开。可当我回到孔雀山庄时,看见团里好多人还在饶有兴趣的观赏孔雀故乡的典故演绎。许多事就是这样,集体活动多数情况下都是难随个人心愿的。没办法,就继续拍照片录像。
当晚平安抵达墨江,吃过泡面安然入睡。
24
22日的行程是要到达乐山,中途游览豆沙关,也叫豆沙古镇。
路难行,即便是高速公路,左顾右看也感觉提心吊胆。人说蜀道难,从滇往川怎么也这么险要。很多情况下,路都是在半山腰延伸,虽不是桥,桥墩却是长短不齐相连几十里地,还有上坡接连就是几十里,下坡也是,且路面都是在空中悬着。传说,川滇高速收费贵,亲身体验过后,感觉理所应当。
到豆沙关已是下午,这儿是茶马古道的驿站,也是川滇货物的中转站和集散地,其它地方的古道可以被时代风雨淹没,这里却留下了当时集贸的兴盛,古典楼阁工艺,石板铺就街道的狭窄,虽说仿造痕迹很明显,必竟有蛛丝马迹存留。
图 1腊肉
图 2成品豆糁
我们一行人游览时,街道上商铺林立,商店里的泊来品也琳琅满目,就是客人很少,店里的主人看上去很悠闲,似乎以习以为常。这里的特产一种为叫豆糁的佐餐用品,成品兜售时如球状,大小似鸡蛋。一种是看起来不怎么能诱人食欲的腊肉。
豆沙关最让人关注的还是她的史迹——古关和马道,石板坡道上确实看到了马蹄印。当时我心里就嘀咕,这得多少个带有力度的蹄印重叠才能形成那样一个坑啊,茶马道不用也有几十年了吧,风雨流水能在石板古道中间冲出一道十几厘米深的小沟,仅有的几个马蹄印却依旧安然历目,看来许多不可能都真的有可能,可能紧挨着蹄印的石头,组织松软易风化成土随风雨流水而去,蹄印这一方却硬如花岗岩,风雨流水都耐何它不得。
马道旁的石壁上还有几方崖刻,都是有心人出于感慨留下的,比较重要的还用特殊措施保护着。写到此,我觉着名人喜欢到处题词演讲并没有什么错,不管其本意是不是为了留芳,最其码可以给所在地后人留下赚钱的由头,当然,他本人绝对不会想到精准扶贫上去。
豆沙关还有一奇景——悬棺。这是长江以南殡葬的一种方式,记得有一年从长江三峡到巫山的轮船上看到过,就是利用石壁凹陷或缝洞,将棺椁固定在上面,雨淋不到风能常来,可延长尸体保存期,说不了还能成为木乃伊,不过没有见过悬棺的考究报导。从悬棺推猜人之思维,确实存在不少缺陷,人的生命和躯体是生态循环中的一部分,走了就应该回到自己的归宿,如此这般绝不是生态文明。相反,那种天葬或水葬倒是生态文明的最好体现,不管鸟食还是鱼吞,只须几日就成粪土,甚至可能很快就被草木利用,生产氧气,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清静空气和水源。
悬棺并非一般人家所为,能让长辈躺在悬崖凹陷里避雨沐风者,一定是官宦或有钱人家才能办得到,他们的老人在那边是不是真的很幸福,只有天知道。
我们看到的悬棺,一共有六个,都在一个地方放着,有些棺椁已成散碎的木板,但并没有看到尸体,或着已化为白骨,或已成为僵尸与木板同色无法辩认。
25
蜀地山水美,皆因绿色多。天蓝气清爽,水腾白云过。风从叶上走,云聚看雨落。雨润枯叶厚,汩汩流成河。忽闻野鸟唱,可因美餐多?愿车慢些行,窗外有寄托。满山的绿叶漫漫的涌向山顶,山腰的云雾被绿色点缀漂亮极了,一会儿成丝一会儿成团,清晰中还带点儿蒙胧,飘飘悠悠袅袅轻扬,活脱脱一个作家笔下的清静仙景。凸出叶幕略显黑色的房顶,就象仙女撒下的黑色珍珠,自由散落在浓浓的绿色波涛里,偶然可见清流跌落,瀑布如银幕,飞流如白蛇。窗外景色如画本,似醉非醉中,我也不知翻看了多少页。
进入蜀界,总感觉身体想往前倾,有人窃语,将要进入天府之国的成都盆地。第一次走进天府,究竟如何,必须试目以待。
走出深山,首先面临的是一片丘岭地带。领队说,往年的印象这里特穷,但不知如何,这两年突然旧貌换新颜,那些偶而可见的低矮土坯蓝瓦房,就是几年前的普遍现象。于是就推猜,是种玛卡富了一方百姓,听说玛卡近几年价格,由于养生市场的活跃,一路飙升到难以想象的价位。可又一想,不可能家家户户如此啊。后来,不知是谁随便撩了一句:地震吧。于是众人霍然开朗,几乎是同时点头肯定。天下的事就是这样,天灾是无情的,盛世之时,情意却是无价的。地震可以夺去一方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活剩余和积累,八方支援可以让一方在一夜之间过上想都不敢想的幸福生活。
进入成都平原,和山区丘岭相比,真的就是两重天,一眼望不到边的良田,都是稻菽和果林,蕴藏着人生的理想、希望和财富,怪不得三国诸葛向刘备力荐此地为基础发展鸿图大业,真是难得的风水宝地。
26
车到乐山已是霓虹灯下的夜景了。
全国的城市建设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除了地域给的背景有别外,如山水江河湖,街道楼房行道树有宽窄高低叶幕厚薄的区别,路面几乎都是水泥和柏油的组合与添加,还有透着灯光的窗户以及灯光对叶幕和建筑物的投影不尽相同。
对于经过长途旅行巅波的人来说,此时最关键的就是住和吃。我们这些俗人当然也走不出这些俗套,行李往旅社一放,几乎全都走在了街上,首先关注的当然是饭店,其次就是副食品超市。
我们走进一家饭店,见有“牛肉烩面”,几乎是异口同声,毫不犹豫点了自己愿意吃的品种,服务员端到面前后,拿起筷了挑了两挑,就开始狼吞虎咽起来。一会有人点了“抄手”,我们好奇地问道:什么 是“抄手”呀?“混沌”么,有些地方还叫“云吞”呢。顿时愰然大悟,早知“抄手”就是“混沌”,还不如吃碗“混沌”呢。哎,知识面欠缺,给出游生活带来了些许遗憾。
乐山,是中国重要的佛文化传承地,矗立在江边的大佛,每天都能招徕成千上万的游客,有些是虔诚的徙子徙孙,有些是为饱眼福的愿望追求者,有些是来看门道的研究者,但不管你出于什么样的目的,都得为这里留下些人民币,多少不等,这可能就是决定在此建佛教文化者给当地子孙后代留下的福址。
有驴友因信仰有别不愿光顾,其实大可不必。信仰由心生,教义由人做,不管是把心想寄托给一沓纸还是一座塔或是一尊雕塑,并赋以不可侵犯的化身,其实都是一种心灵归宿,也可以说是一种人生追求。多数信仰里的追求,或者说终极目标,都是一种奢望,也就是说是可望不可及的想象。且信仰是随着现实的变化会改变或变性,不管你承认不承认,这是事实。共产主义是一种信仰,有一大批人背判了她,还有一大批人拉大旗做虎皮,做着与共产党宣言背道而驰的事。三民主义也是一种信仰,但不久就被其徙子徙孙扭曲了真正的道义。等等,不容置疑,人性在编篡信仰,假义信仰,现实在考量信仰,认证信仰,人类的生活却往往是另一种样子。佛教盛行的地方不一定就没有杀戮,耶稣统灵的区域,一样存在公平与邪恶的交量,要说社会发达,美国可算走在前列,但不足的是,她在世界各地拥有几千处驻外军事基地,这说明她的顶层设计并不怎么纯洁。
但信仰也是不可低估的,从西双版纳大福寺山上塑成的佛像到乐山江边刻出来的佛像,从云岗石窟里的佛像到龙门石窟里的佛象,从莫高窟里的壁画到布达拉宫里的陈列,那得经过多少匠心的运筹,多少艺人的创造,多少虔诚者的捐助和奉献,才有了文化的发扬,艺术的传承,才有了借泥胎石像寄托的那些虚无飘渺。也许就是这些看不见的威慑力,规范了不少包藏祸心的皈依,使社会现象在社会共识的包容中跌宕前行。
应该说,宗教和信仰都是政治的姻亲,都是通过人们的精神和意识,来达到或限制行为目的方法,最有说服力的就是旧西藏的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中国清朝以远,许多朝政都与宗教混淆不清。《西游记》就是唐朝皇帝施政的一个文学记录,西天取经意即求西方施政之道。佛教能盛行于全国各地,其实并不是无缘无故的。
看名胜访古迹,重在其中的道理,重在人们对该文化建设传承的生活感受,重在生态文化的感悟和体验,不可抱着一种人生见解终老,那是一种狭獈的人生观,不利于继承和发扬。接收是一种教养,博览人生百态,即可升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也可影响心理生理和身体的和谐运行,甚至可以影响你所涉猎的人和事的发展及结果。
没有信仰也是一种生活,不敢说高处“一览众山小”,也不敢说“旁观者清”,更不敢说取众家之长,最其码可以来者不拒,认为是生活中的佼佼者,就学习,就拿来丰富自己的生活,改造提高完善自己的人生规迹。
以往修身养性的处所都是少有人扰的僻静之处,如今却是人流如潮,看来“一切向前看”是时代的标志。
看了大佛、灵宝塔,名师面壁坐禅的洞窟,走过了几座香火燎绕的大殿,在摩崖石刻哪儿欣赏了一会儿,觉着此行目的已经达到,便随着人流走出了游览区。
27
看完佛都,已接近中午十二点,为了赶下一个旅游景点儿,决定到“黄龙溪”再吃饭。
车到黄龙溪停车场,大约午后一点钟左右。走下车来才感觉太阳和我们走的是那么近,且情到深处,一切都是火辣辣的,头和肩膀好象被炙汤了一般,那种感觉犹如无数根带着高温的小针同时剌在裸露的皮肤上,烧疼。紧接着就是上烤下蒸,活脱脱走进了桑拿室一般,无奈放眼望了一下天空,湛蓝湛蓝的空旷里,只有几片白云悠闲的飘着,一点都不敢吐糟狂妄的太阳。身体对热的反应就是出汗,但没有想到来的那么快,没有两分钟,向阳处就已经汩汩成流了。这时候可不是欣赏的时候,大家的决定是绝对的一致,都快速走向了树荫下。树冠和叶幕组成的生态屏障,这时候真正成了大家幸福的“诺亚方舟”。
游览过后,脑子里真的有了一种想法,黄龙溪的主题曲,想来从古至今都是穿街而过的一溪流水,但不知商贾集散可是古今如此。
黄龙溪依溪流方向有两处城门,一城门处溪上游依丘筑墙,门通陆路而去,一城门处溪下游邻码头而建,有河运客货之便。
走过“中国天府第一名镇”宣传墙,不远处就是溪水的发源处——十米方园的一个大水潭,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来不及考究,即然号称天府第一,又是悠来已久,如若欺瞒天下,该不会有这么多人慕名面来吧。水潭里时不时的还有水雾喷出,这个肯定是现代人工造景。往前走是一个楼阁,越过楼阁便是顺阶而下的溪流了。溪流两边植树,浓荫蔽日,树后就是商店,多数经营名吃土特产,一溪两岸商铺鳞次栉比,各种地方小吃琳琅满目。熙熙攘攘的人流里有吃食品的,有照像留影的。嘈杂的声音里,叫卖声是主流。建筑都是青一色的仿古门面,亭台楼阁面前是小桥流水。溪流宽约丈余,水深不及膝盖,溪上除了小桥以外,还有仿乌龟、田鸡等沼泽动物造形石,供游人跨踏过溪。商铺门前街面全是石板铺出来的,只见人流往来不见任何车辆,整个小镇俨然城里的一条步行街。
我们在黄龙溪享受了当地名吃“一根面”,就是电视放过的那种下面方式很花哨的那种,面由一个人从一米开外的地方往锅里扔,单根面成抛物线状飞向锅里,场面特抓游人眼球,一碗面只有一根,故叫一根面。一碗二十元,看着做的方法很奇特,团里有一半的人都选择了这家饭店,由于人多等的时间长,我还急的高声说了话,好在没有多长时间,我就吃完了一根面,结果可想而知,这样的名吃不食惠,吃完了也只是不再饿而已,根本谈不上吃饱,结果又买了几块米糕下肚才觉着算是吃了一顿饭。
黄龙溪镇里有一个三县会馆,里面有神像雕塑,可能有人神鬼之间的故事,我们没有导游,只能走马观花。在我看来,历史值得尊重,故事却只能从中领悟,古今做人的原则和道理,我的阅历不多,但能读出一个道理,做人不可造次,不可超越多数人的共识,不可不敬重生命,不可不扶贫救难。如来、耶稣以及所有宗教经义,都是从不做恶多行善去劝世人的,掌握了这一要义,过程是不是就没那么重要了。不过,看还是要看的,触景生情总是一种提示,这可能也就是古人雕塑,今人保存这些雕塑的目的之一了吧。
有一个传说必须得提一下,这里曾经是《水浒传》的外景拍摄地之一,比较有名的风流韵事潘金莲棍砸西门庆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当然,只是形象而已。不过该镇管理部门没有刻意宣传,不象普者黑对十里桃花那么有深意。我这么写也没有什么贬义,只是因看古朴而欣赏,听趣闻佚事抱常人心而已。
完事儿碰见路边兜售草莓的商贩,明知道会被很宰,可还是心甘情愿的买了一些,不为别的,就为身体和心情,身体需要营养补充,心理需要缓冲,身外之物当然勿需吝啬。
28
当晚住在了三台县,这里是我最难忘的一个夜晚,当然也不是这个县旅店设施差,很可能是我们选择的失误,但我们必竟是生平第一次, 也有可能是最后一次。以前在墨江遇到的是蚂蚁在窗台上开会,还有个别的遛达到床上,好一阵扑打清理,免强可以安歇,没有空调洗澡设施还算可以。这一次当然也没有空调,和服务员交涉了一会儿,才答应给开空调,洗澡间里倒是有热水,可惜没有花洒,只有一根水管手拿着冲澡。心想,这绝对不是八十元的房间标准,不过,没有办法只能将就。旅游和生活一样,不可能尽善尽美,能理解善包容才会有好的结果。
上午十点多就到达了此次旅行的最后一个景点——阆中。一下高速被交警拦车,例行检查,谁知一交警说我们的车手续有问题,要罚款,司机和领队还没有质疑,几个队员都纷纷不平起来:我们都出来半个月了,边境检查都没有问题,怎么到你阆中就有问题了?最后交警看没有实在证据,不很情愿的放我们的车过了站卡。清静了一会儿,不知谁很随意的说了一句:阆中狼多啊。感觉这形象比喻很耐人寻味儿。
车到停车场,收费员给带到一处停车位,收费三十,领队说,上面不是明示二十么?三十。车上那句话余音还在,就又见如此这般,大家相示一笑悄然而去。
阆中古城还真是一座名符其实去处,当我们走进一所古宅时,触景的煞那间就让人肃然起敬,古色古香的砖瓦和门窗上的风雨痕迹,以及样式工艺都凸显着真物不凡的阅历,科技复制不了也仿造不了,似乎透过叶幕洒到上面的阳光,都让人有一种穿越回归的感觉。可能我有点儿忘乎所以的矫情了,今年去过几个古镇,从没有这儿的物件养眼,我不懂古玩,也不识古物,更谈不上喜欢和爱,今天不知怎么真的鬼使神差了,虽然形象没有声色,可心理活动确实让自己吃惊。
这是我认识的“顶字床”,清代盛行,做工讲究画龙雕风,具说全为木制,卯榫连接严丝合缝,这种制做工艺几乎已经失传,此物保存至今的已是风毛鳞角。一熟人收藏有一张这样的床,具说卖时七十多万,现在上海权威估价八百多万,可见其珍贵。
院落建筑也非现代模式,两层楼阁状房屋围成一个方形天井院,出前檐有走廊木制栅栏,一层房间有过道与另一座天井院相连,青砖蓝瓦和砖雕瓦雕都是原汁原味儿。
阆中的现代味儿和其它古镇相仿,只是特产有别。
最有代表性的一是张飞肉,就是牛肉的一种做法,估计张飞当年在这里镇守,喜欢这种牛肉的味道,流传至今习惯叫成张飞肉了。张飞肉有三种,一种是酱香型的,和别处的牛肉形状差不多,只是味道不同。另两种是肉干状的,一种为麻辣的,一种是香辣的,品尝后不到两分钟,管叫你鼻子尖上冒汗。
还有一种商品是醋,食用的有五六种吧。我尝过两种,酸味平和,品种不同香味有别,我很喜欢。离开的时候我特意买了二十斤带回。一种是洗脚用的,没有体验不知所以然。集市上有好多家洗脚店,多数是以醋为原料泡脚的,还有一种洗脚的方法是第一次遇见,洗脚水里有好多小鱼,说小鱼可以吃掉粘在脚上的死细胞,吃的过程不断碰撞脚底穴位,可起到按摩的作用。
第三种有代表性的商品就是蚕蛹,炒熟的,不同味道的都有。蚕蛹含蛋白质多食之营养丰富,这是好多地方都有的习惯,但象这样大量的摆在集市上出售,却是少见。品尝后感 觉不错,买了两袋留作纪念。
在阆中还破天荒买了两斤八元一斤的丑桔,虽然价格贵了些,吃起来口感特好,并没有后悔,物有所值。
结束阆中古城游,当晚歇在陕西洋县,也是濒危物种朱鹮的最后栖息地。洋县不错,住宿条件很好,价格也经济实惠,特别是早饭吃煎饱,一元一个分量足味道好,吃饱还带了几个,到豫陕界服务区才吃完。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