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市遵义市通过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建立市县乡三级全覆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农业,全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地建设,为人民群众的餐桌提供绿色安全的食品;另一方面,该市积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景区和有机食品基地,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营造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
不仅要让人民群众呼吸上清新的空气,还要人们吃上绿色安全的食品。遵义市着力从农业标准化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两个方面,走出一条“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的生态农业发展路子,为老百姓打造“安全餐桌”而努力前行。
农业大市的“生态版图”
今年4月,凤冈县3万公斤茶叶通过欧盟多达414项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近乎苛刻的食品安全指标的检测出口欧洲多个国家。这不仅是该县多年来努力打造有机生态农业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对该县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的一种肯定和回馈。拥有“中国西部茶海之心”和“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美誉的凤冈县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发展生态、绿色、有机农业为方向,以农业标准化建设为抓手,先后完成国家第五批无公害生猪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国家第六批锌硒有机茶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全县已获得有机茶叶认证面积31748.03亩,有机水稻基地20313亩,有机莲藕认证面积8000亩,有机大米加工厂1家,有机藕粉加工厂1家,有机茶叶加工厂9家,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目前,该县正在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县”和“国家生态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在遵义市的西部,以竹子和丹霞地貌而闻名的赤水市实施“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政策以来,竹林面积从60万亩扩大到13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6.17%。凭借130万亩竹林和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赤水市变传统养殖为“林下经济”,变传统种植为“药材经济”,由此发展的赤水乌骨鸡、金钗石斛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目前,乌骨鸡实现年产值3亿元以上,金钗石斛年产值达到2亿多元。2012年,赤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
在保护与发展的并行中,遵义市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环境,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发展和推进现代农业。在30762平方公里的黔北大地上,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分布着万亩茶海、三百里生态竹廊、药材、辣椒、蔬菜、水稻等一个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的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和基地,“东茶西竹南药北菜”等八大产业格局已然形成,不仅营造了绿色环保的生态环境,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标准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技术基础,农业标准化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同时,农业标准化还肩负着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确保老百姓餐桌的安全。无公害、绿色以及有机农产品和基地的建设和认证,不仅促进了遵义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产品质量的提高、产品的增值、农民的增收,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年来,遵义市通过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开展农产品标准制(修)定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市、县、乡三级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体系等一系列的农业标准化措施,绥阳、遵义县、湄潭、余庆先后被农业部列为全国无公害辣椒、蔬菜、茶叶生产示范县,仁怀被国家农业部评为酒用高粱“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市”等等,农业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另据遵义市农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该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77个,其中种植业169个,畜牧业105个,渔业3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85个;茅台集团、茅贡米业等21家企业48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认证;茶叶、高粱、水稻、辣椒等有机认定面积达到36.3万亩,野鹿盖茶业、兴阳米业等8家企业13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标志认证。另外,凤冈锌硒茶、湄潭翠芽、正安白茶、赤水竹乡乌骨鸡、遵义县虾子辣椒、黔北黑猪等10余个品种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
随着我省“5个100工程”的实施和推进,农业大市遵义市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机遇。“下一步,要结合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建设各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同时,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加强生态环境监测,抓好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通过基地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对于农业标准化的推进,遵义市农委主任罗绍怀这样说道。
生态环境“孕育”生态农业
在茶业界有这样的说法,“好山好水出好茶”。
其实,从遵义市整个农业的发展来说,无论是正安的白茶、仁怀的高粱、赤水的石斛、湄潭的水稻,抑或是出口欧盟的凤冈茶叶,不仅得益于农业标准化的实施和推进,更得益于当地良好生态环境的保护。
据悉,为确保禁止各类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保证茶叶的有机品质,凤冈县不仅把诱虫色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杀虫科技应用到“猪―沼―茶―林”立体生态茶园里,更是把“天眼”安进茶园里,对茶园管护、施肥、采摘等实施全天候监控。据记者调查,虽然凤冈县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坚持“有机生产”使得土壤肥力相对较弱,导致茶产量相对较低,“但从长远效益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产量少点没关系,只要能保证质量,茶产业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当地一位茶农这样说道。
事实上,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环保工作的深入,在遵义市的广大农村已得到充分体现。遵义市以“四在农家”建设为载体,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农村能源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建设。同时,因地制宜开展以“五通三改三建”(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改灶、改厕、改环境,建图书阅览室、建文体场所、建宣传栏)为切入点的农村污水、垃圾污染治理与建设,改变了村容村貌,改善了农户的生产生活环境,有效激发了广大村民参与生态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近年来,遵义市通过积极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城市为目标,以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载体,围绕打造“绿色红都”和“红色绿都”,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环境保护模范景区和有机食品基地,为遵义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该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转型跨越奠定了基础。据该市环保局提供的数据,目前该市森林覆盖率达48.56 %,拥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5523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17.96%。凤冈县、赤水市等5个县市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县市获得贵州省生态县(市)命名,35个乡镇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乡镇获贵州省生态镇命名,38个村获得省环保厅贵州省生态村命名。
“几年来,遵义市先后对选址不当的5个大项目进行了否决,涉及投资金额近30亿元,同时,也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积极主动帮助业主开展选址工作,既保护了环境,也促进了发展,实现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目标。”作为环境保护的主管部门,遵义市环保局局长廖海泉充满信心地说,“既要青山绿水,又要金山银山”,发展与保护这对矛盾体在遵义市的农业发展中实现了“和谐”和“双赢”。
新观察时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让生长粮食的土地和环境更加环保,更加安全,更加生态,在没有污染的土地上生长出绿色安全的农产品,确保老百姓的“餐桌安全”,这不仅是农业部门的职责所在,同时也是环保部门的职责所在。
唯有如此,农业大市的地位才能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才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