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比较喜欢看书,因此我的个人藏书较多,而且内容繁杂。从道德经到狼图腾;从鸟类生态学到药用植物鉴;从环境保护手册到佛教放生指南……倒也是个热闹。其中也不乏有很多摄影界的朋友赠我赏学的个人影集相册。说来惭愧,很多都是草草地看了一两回便作为个人收藏品封存了起来,内容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变得模糊起来。可最近一年来,有一本书我却从未让它上过书架,因为从我第一次翻开它便被它的精彩与浓重深深地吸引了,只要有时间,我便会细细地赏读它,而且反复品味,真是越看越有味道。这本书就是乡土摄影人陈敬德老师的“梦在向海”摄影集。
翻开“梦在向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原生态向海,一个用各种技法来表达和烘托的向海。这里不仅有“极目千重远,梦回水云天”、“水光潋滟晴方好,向海更比西湖秀”、“一道残阳落无声,惊起鸿雁满天红”等多幅充满了大气魄的现代题材宣传画,它们在色调把握和节奏控制上被处理得天衣无缝,好一个大美的向海。同时也让我领略到中国的国粹国画的意向与韵味,你看那“向海真味谁识得,淡墨青岚始本色”、“一番风雪后,几分荒凉美”等几幅不就是水墨丹青中的写意吗?“芦花深处栖,苇叶枝上鸣”、“林深无觅处,枝头自在啼” 又何尝不是惟妙惟肖的工笔花鸟?再一浏览,你又会找到精雕细琢的版画技巧“黄榆喜秋色,人间重晚晴”、“阅尽沧桑后,躯干老弥坚”,还有通榆本地传统的剪纸画工艺“霞映”无不跃然纸上。赞赏之余忽又有找到家乡年画的感觉,看着“和谐家园”、“望子成龙”等篇幅,一种儿时过年的味道涌上心头,细细一想,可能是它们在技法上有接近于传统年画的原因吧。通榆是中国年画之乡,作者是土生土长的通榆人,也不知这与他在摄影方面的兴趣与造诣是否存在着某种关联。
细品“梦在向海”,那不就是一本诗集吗。有古典的,有现代的,有叙事的,有抒情的,还有田园的。“向海真味谁识得,淡墨轻岚始本色”、“瑟瑟无端五十弦,一柱一弦思华年”,有静有动,有张有弛;再品几味,有的风掠苇荡,有的鸟鸣林阴,有春华秋实,也有夏意冬趣;“秋色秋风里,乡路截乡愁”能让你一下置身林间乡路,去全身心地体验着秋天的惬意;“一畦湖水碧,落霞舞翩跹”又会让你侧身水边去享受渔家唱晚的风情;“天高云淡,冬意阑珊”好冷爽的冬意呀!看那“和谐家园”、“向海无凡尘,随处是净土”乡土之芬芳,人与生态是何等的和谐,身处其中又该具有何等的浪漫情调!看着品着,竟然忘记其为影集,不知不觉已感同身受地吟唱起诗词来。
回味“梦在向海”,它不就是一部反映向海变迁的历史教科书吗。从“天堂之牧”、“踏花归去马蹄香”中谁都能清晰看出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家园;“一缕天光暖,渔家日月长”、“渔家何所有,相约钓斜阳”伴衬的又多有江南水乡的影子。向海位于欧亚草原的最东端,是五千年前红山文化的边缘区,同时它也是草原丝绸之路的通道,朝贡的族群,中原的客商,在这里都留有足迹。因此我想强悍的北方游牧文化和儒雅的中原文化曾经在这里一定有过强烈的碰撞,最后又相互融合,最终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向海民俗。看到“野渡无人舟自横”会让我已不自觉地聆听到了岸边古庙里传来的阵阵晨钟声;看看傍晚时分的“孤舟寂无主,晚霞待归人”,向海现在这个时间段老人们一定又在扭东北大秧歌了;再看“守望沙海”,百年老榆树已被移动的沙漠深埋至树干,看到它我仿佛看到了沙丘后的那个乌兰塔拉敖包,还有那被风沙掩埋了许多的勒勒车,真不知沙土下面到底还埋藏着多少沧桑;“沙走我不走,怀巢待鸟归”,凄凉中的坚韧执拗,看到它我才明白,把根扎得深一些,接上了地气,再大的风沙也无所谓,经过一番洗礼,树根也是能变成树干的。向海的风沙很大,看那“沙海千帆竟”,也不知有多少曾经的故事已被吹到了历史的天空;向海的水很多,也许“根在向海”还能述说出一段精彩吧。
梳理“梦在向海”,觉得它更像一部实用性很强的科研论文集,是一本以美丽的图示形式表现向海的论文集。首先它完全可以作为一本鸟类图鉴使用,整个集子中共清晰记录了大鸨、天鹅、鸳鸯等鸟类四十余种,而且在“湿地欢歌”、“共渡爱河”等篇幅中用大角度表述了向海湿地是候鸟在东亚-澳大利西亚鸟类迁徙通道上最为重要的迁徙停歇地,“以邻为伴,与邻为善”那不就是一篇绝好的《白琵鹭栖息的生态学研究》论文吗?作者在“望子成龙”、“虚寒温暖,母爱殷殷”等篇幅中还从繁殖生态学角度对丹顶鹤这一湿地指示性物种进行了重点突出。另外它还是一部很好的向海植物图鉴,集子中可清晰鉴定的植物约有一百余种,蒙古黄榆、西伯利亚山杏这些科尔沁沙地代表性植物更是用多篇幅多角度进行了重点表述,在“独怜芳草远,孤芳自来香”一张片子中还不难发现有黄芩、甘草等多种药用植物的影子,“千古荒凉不胜寒,一朝银装似仙山”中隐藏在冰雪下那一簇簇蒿子状的植物不就是珍贵的白山蓟吗?集子中的很多篇幅都对向海几大生态系统进行了系统概述,如代表湿地生态系统的“秋深深几许,群鹤舞荒凉”;森林生态系统的“榆下寻幽”;草原生态系统的“天堂之牧”;荒漠生态系统的“沙海千帆竟”等。另外集子中对向海的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如放牧、捕鱼等亦有充分记录,好个向海湿地百科全书。
拓展“梦在向海”,我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在向海工作近二十年,从一个书生意气的青年到踌躇满志的中年,我不知自己是否做到了青春无悔,只是时时觉得向海和我情缘无限,我喜欢丹顶鹤,我崇拜黄榆林,我敬仰滋润着我们的霍林河水。翻阅影集,我觉得它和我是那样的近,那样的亲切。一路走来,那些已渐行渐远的景物在敬德老师的镜头下又变得如此清晰起来,以至于我往往会停留在某一画面上苦苦搜寻,细一想来,其实我也只是想——在画面的丛林下和沼泽中寻找自己的足迹,在鸟儿的瞳孔里看是否能发现自己的影子罢了!
合上“梦在向海”,我踱步冥思,敬德老师的向海梦又何尝不是我的梦,不是大多向海人的梦。母亲常说,梦是要圆的,圆好了,就会梦想成真,圆差了,就会梦想落空。谁都不想破坏好梦,但梦终归是梦,梦终归是要圆好的,向海的生态保护还任重道远,你我已是责无旁贷,“梦在向海”又何尝不是激励我们前行的战斗檄文啊?
最后让我们再默诵几遍“梦在向海”中的一段话吧——向海为大自然留下了这份荒凉,也守住了这份荒凉。那荒凉中的生机,鸟儿知道,鱼儿知道,沙丘知道,榆林知道……我知道。
林宝庆 向海自然保护局
陈敬德老师部分作品赏析
水光潋滟晴方好,向海更比西湖秀
根在向海
仙子奔月
黄榆秋色好,春来亦媚人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