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森旅足迹 > 路书 > 正文

野菜的滋味

媒体:乡土民勤  作者:马超和
专业号:捍卫荒漠绿洲 2020/5/6 22:31:01

中国人都是天生的美食家,他们的食谱中几乎囊括了所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自然对野菜并不陌生。生产力水平不高的时代,遇着饥馑的年景,野地里形形色色的野草便顷刻间变换了身份,成了名符其实的救苦救难的菩萨。

孩提时,家里种植甜菜,垄里生长的杂草中有一种被称为“盐饽饽”的,奶奶将它们挑出来,洗净,在开水里焯一下,拌以醋和辣椒,端上桌来,佐以主食。跟现在相比,那时的生活条件不是很好,但也远没有到依靠野菜充饥的地步,吃野菜对于懵懵懂懂的我来说,自然是件新鲜的事儿。多子多女,且经历过饥馑年代的奶奶无疑对野菜有着很深的“研究”,说起乡野里的野菜来如数家珍。我曾大胆地揣测,每一个经历过饥荒年月、苦度过拮据生活的人,都有一手儿烹调野味儿的绝活。

在西北乡下,品阶最高的野菜当属荠菜。荠菜为十字花科植物,遍布世界各地,可食用,且普遍受人们所喜爱。荠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的功效,常用于治疗产后出血、痢疾、水肿、肠炎、胃溃疡、感冒发热、目赤肿疼等症。据一些似乎有着切身经历的人说,荠菜是降血糖的佳品。亲朋好友间更是流传着不少荠菜救人于绝望之际的传说。

荠菜被乡亲们称呼为“麻苣苣”。“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奶奶在世时,我经常跟着她去田野里挖荠菜。奶奶告诉我,挖荠菜要瞅准时节,早了,太嫩,欠缺滋味儿;晚了,荠菜就显得老气了,苦味儿自然就重了。我们沐浴着春风,嗅着混杂着青草和泥土气息的空气,拎着小筐,手持小铲,四下里寻觅荠菜,也是件惬意非常的事。

时光荏苒,一转眼很多年过去了,奶奶早已作古,但荠菜的滋味并没有淡出我的生活。春日里,妈妈在劳动的间隙也会挖一些回来。跟奶奶相比,妈妈的做法没什么独特之处,只是佐料的种类丰富了些。淋点香油,滴少许芥末油,炝些许葱花,就堪称美味了。最令人回味的是那留在唇齿间的那股淡淡的苦味,也许正如一位前辈所说的,“当人们每天咀嚼着生活的甜蜜的时候,偶尔也会想起,有时候,苦,也是一种值得回味的东西。”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追求从吃饱过渡到了吃好、吃精。城里人吃厌了鸡鸭鱼肉,便把目光撒向了乡村的沟渠、田垄,满足一时的口腹之欲。想来也是,连周身是毒的河豚都成为一些人趋之若鹜的美食,生长在田间地头,绿色无污染的野菜就更不用说了。春天,乡下人进城走亲戚,提一点从田埂上挖来的荠菜远比拿包装华丽的、所谓“营养品”受欢迎。刚参加工作那阵,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在城市生活、工作的同学总会给我布置挖荠菜的任务。记得有一次,我找人帮忙挖了些荠菜,装了一化肥袋,怎么也有四十斤,托人捎进城,仍供不应求。

用心的人春季里挖来许多,择净,晾干,装入纸箱放置于干燥处,秋冬季节,拿出来用热水醒一下,焯熟,配以各种作料,也别有一番风味。我想,前些年倍受观众欢迎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真应该围绕“野菜”做一期节目,挖掘挖掘旺盛地生长在乡野间的“野菜文化”。

眼下,旅游成为人们消度时光、享受生活的首选。在我看来,与其劳民伤财地奔走几十甚至上百公里做所谓的“郊游”,不如随心随性地走到原野中,借挖野菜舒展舒展筋骨,顺便看看澄澈的蓝天,听听婉转的鸟语,吸吸清新的空气——心无杂尘,处处都是佳境,处处都有美景。

阅读 4210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