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草网群  使用指南
森林旅游 > 新闻动态 > 综合动态 > 正文

【国家森林乡村】画笔村苗族风俗

媒体:原创  作者: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专业号:湖南通道玉带河国家湿地公园 2020/3/26 17:08:08

画笔村现属于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但村内以苗族居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立临时绥宁县人民政府,行政区划沿用旧制。1950年10月20日,绥宁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1950年11月,废除了乡、保、甲体制。全县设区,溪口隶属绥宁县第七区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驻东山),画笔村隶属于溪口,因此与绥宁苗族风俗大致相同。改革开放后,日新月异,少数民族风俗多有遗失,现录部分画笔村苗族风俗如下:

一 唱龙灯戏

唱龙灯戏是指龙灯会组织舞龙灯活动的同时所组织的演戏活动。各村寨组织业余戏班,随龙灯到各村寨演出,让村民在春节期间白天有戏看,晚上有龙灯看。

二 耍狮子

耍狮子是苗寨一项传统活动。 每逢重大的活动,都要耍狮子。 尤其是春节,随龙灯游耍各村寨,耍龙灯结束,耍狮子也要结束。

三 逗春牛

也称放春牛。每年立春以后,便开展逗春牛民间舞蹈活动。牛头用竹片和皮纸扎制,牛身和牛脚用黑布缝制。两个小伙子共同扮演春牛(农神),一人舞牛头,一人舞牛身;后面跟着执牛鞭的牧童、提饭篮的乞丐(小丑)、拿算盘的商人、扛犁耙的农夫、扭捏造作的媒婆、活泼调皮的村姑以及乌龟精蚌壳精。乐队吹着唢呐,敲锣打鼓,走村串寨。各家各户摆香案放鞭炮迎接春牛(农神)。 春牛队伍每到一处,便选一块空坪表演逗春牛的舞蹈。村人纷纷围观,欣赏春牛在锣鼓声中有节奏地做出“嬉水”、“喝水”、“过坎”、“斗架”、“洗角”、“搓蹄”、“洗澡”、“擦痒”等舞蹈动作,围观者吆喝喧天,拍手助阵。掌犁农夫推犁田时,参加表演其他角色便各呈其能,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其中最为活跃、最能逗人发笑的是乞丐小丑,他脸抹黑灰,插科打诨,洋相百出,专找围观的村姑转抹黑灰,被抹黑灰的姑娘绝对不会生气骂人,如果不愿被抹,只能躲避,但有时乞丐可能穷追不舍,惹得围观者大笑不止。打闹暂停时,人们上前逗牛,给牛上鼻绳,给牛屁股挠痒,拖牛尾巴,板牛角,学牛叫,牛则斗人,喘粗气,踢后腿,场面热闹非凡,参与性十分广泛。

四 舞板凳龙

先准备板凳若干条,每条板凳安排二人操作。全体舞龙者排成一 路纵队, 每二人一组, 各抓板凳的前后两只腿,全部板凳组成龙身。舞动时,龙身左右翻滚上下盘旋。如果把所有板凳按龙身予以装饰,舞动时则更加生动。这项文艺表演也是一项体育活动。

五 抬故事

首先,依据古代故事内容情节挑选演员,一般选择年小体轻扮相漂亮的男女小孩。然后,按情节需要给演员穿戴好长衣长裤和鞋帽,在长衣长裤的隐蔽下,捆扎着承受演员体重的立杆和坐凳。表演队伍游动时,演员坐在凳子上,体重隐蔽地传给立杆,再传到下方的桌子上。桌子由四个大汉抬着。观众望去,以为演员飘浮在空中,产生出无限的新奇感觉。

六 打铜钱

此项活动始于明代,是苗族为庆贺新喜、祈盼子孙发达、年年进财、岁岁丰收的一种文艺表演形式,由男女青年(或少年)各一人, 各持根或两根铜钱棍衣演。铜钱棍用竹竿制成,长2.2-3尺,两瑞各安铜钱4对,用铁丝穿在竹竿中间。表演时,演员手指有节奏地拍击竹竿,再用竹竿拍打身体各个部位,发出有节奏的铜钱撞击声,演员合着节奏演唱。可以在舞台上表演,更多的是深入各家各户在大门口或院落里表演。演完后,主人施舍钱财表示酬谢。

七 芦笙、唢呐演奏

是各村寨红白喜事必备的表演活动。唢呐演奏有单双之分。单唢呐由一人演,音色优美;是双唢呐由二人同时演奏,声音高亢。选择单唢呐还是双唢呐,由举办红白喜事的主人决定,

一般情况是经济拮据的人家用单唢呐,经济宽裕的人家用双唢呐。演奏唢呐时,表演者吹气吸气交替使用,可以把演奏时间和声调延续很长。演奏的曲调有传统曲牌、民间小训和现代歌曲。唢呐演奏常常伴奏锣鼓点子,打击乐器有一个扁鼓、一只小钹和一只中钹。唢呐演奏伴上锣鼓点子后,场面顿时更加热闹。

八 侗笛双吹

侗笛是侗族风格独特的吹管乐器,声音优美动听,既可独奏又可伴奏。夏秋之夜,月挂山尖,清辉满地,侗族青年男女常在庆鼓栏娄前的场坪里约会对歌谈情说爱,后生子用笛声表达对爱情的社和和对心上人的倾慕。

九 跳舞

跳傩舞 跳傩舞有师公傩舞和民间傩舞两种。师公傩舞属原始宗教舞蹈。巫师举行傩祭时,头戴面具,驱鬼逐疫,摆手跺脚,且舞且呼,发出“傩、傩”的呼喊叫声。主要内容分开山门、三男戏女、大析福三部分。动作刚劲有力,充滴神秘色彩。舞蹈表现苗民驱鬼敬神,逐疫却邪,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的美好愿望。民间傩舞由男女青年集体表演,属民间舞蹈。男女表演者都藪傩具(俗称遮官壳)。男青年上身赤裸,女青年上身穿内衣, 男女下身都围着树叶(或用树叶状短裙代替),打着赤脚,在锣鼓点子中手舞足蹈,左盘右旋,变化出各种姿态和队形。

跳锣钹舞 锣钹舞,是一种道教舞蹈。每逢做道场、行法事,道士便表演本舞。先烧香,点烛,焚纸,念经,然后,一人打锣,二人或四人舞钹。主要动作有观圣、祀雨、反手拿鹰、释家破岳、将军托印、岩鹰展翅、释家弥陀、鹞子翻身等。神秘紧张,扣人心弦。其宗旨是告诉世人多行善事广结善缘。

苗族舞蹈 苗族舞种类很多,多姿多彩。至今仍盛行的有下列5种:

米筛舞源于南方农耕时代,苗族有了稻谷、粟米、高梁等粮食作物,由吃生食转入吃熟食,需要去糠壳,发明了米筛,妇女们在使用米筛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表达粮食丰收,生活甜蜜的喜悦心情。她们把这些动作统一总结,自发排练,成了米筛舞,流传至今。

踏竹舞 源于何时,无从考证。苗族居住深山老林,常受虎豹豺狼伤害,种的粮食常被野猪偷食。20世纪60年代中期,还时发生。苗民为了对付这些野兽,利用敲竹杠发出响声来驱赶他们,由一人敲竹杠,进一步发展为众人踏竹竿,于是就有踏竹舞。踏竹舞的跳法是:舞者分成若干组,每组3人。3人中,两人蹲地拿住竹竿两端,手拿竹竿互相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响声,1人跳,轮流交换。

这样,既驱赶了野兽,又形成了民族娱乐方式,沿用至今。

篝火舞 源于古时苗族青年男女的“跳月求偶”。青年男女跳月求偶要唱要跳,在跳月的中心燃起一堆堆大火,用来照明,围绕火堆边唱边跳,热热闹闹。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交往方式,演变成现代的篝火晚会。

送亲舞 苗家姑娘出嫁,村落姐妹先陪新娘哭嫁一晚。第二天早饭后,新娘兄弟背出家门,姐妹随后跳舞相送,表示难舍难分,齐心祝福。此舞源于何时,无文字记载。

蚌壳舞 蚌壳舞俗称蚌壳、蚌壳精、蚌舞、蚌壳灯、戏蚌壳。表演时,一少女饰“蚌壳精”藏身于蚌壳中,双手抓住蚌壳作翕张动作,另人扮渔翁作观蚌、理网、撒网、涉水、摸捞等动作擒捉蚌壳,网打手抱均得不着,蚌壳精扇动蚌壳时而夹住打鱼人的头,时而夹住打鱼人的手脚戏耍,直至蚌精就擒。此舞古代外地移民带进寨市,发展为寨市一种独有的苗族娛乐形式。

十 法术表演

系大型祭祀活动中巫师(俗称师公)用形体演绎苗族苦难历史的表演项目,借以显示巫师法力无边。整个表演过程令人毛骨悚然。

上刀山 刀山, 系一根横安着许多把短刀(刀刃向上)的竖立木柱。上刀山,即巫师双手吊握着短刀口,双足赤脚踩在刀口上,从地面向刀山顶端一步步登攀。

下火海 火海,系铺设在地上的一堆熊熊燃烧的木炭。下火海,即巫师赤着脚从火炭上踩过来走过去。也有的是先把若干块铁板烧红,在地面上摆成一条铁板路,巫师赤着脚从一块块铁板上踩过去。

入油锅 油锅,系架设在大火上盛着滚烫食油的铁锅。入油锅,即巫师把手掌伸进翻滚着的火热的油液之中。

睡钉床 钉床,系一堆铺设在地上的长满野刺的荆棘或树枝。睡钉床,即表演者裸着身体在荆棘上滚动,跳跃,翻跟斗。

放犁头火 犁头,系衣民耕田所用犁的铁质尖头,表演前, 放在能生发火中烧得通红。放到火。即巫师用牙齿咬看火苗直事的铁犁头表演各种动作。

民族表演活动形式还有很多,诸如鸟舞、牵手舞、摇彩船、踩高跷、钓团鱼、抓泥鳅、打莲花落、拍道情筒、玩木偶、扭秧歌、唱阳戏等等。

阅读 4297

精彩推荐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